4、二次出宮(第2/2頁)

楊铦很想親自去面見李隆基,替自己的妹妹請罪,但他又摸不準皇帝陛下是個什麽心思,搞不好連自己一同被治罪,那可是得不償失,為了穩妥起見,楊铦還是決定找個中間人出面向來調解這件事情。

找來找去楊铦找到了時任戶部郎中的吉溫,楊铦之所以選中他,除了平常關系不錯之外,還因為吉溫在皇帝那裏印象不錯,而且頭腦靈活,善於言辭。

坦白的講,一個大臣要承擔和解皇帝夫妻關系的任務,並不是個簡單的工作,不僅因為這不是大臣的職責,更因為大臣的身份不太適宜攙和這類事,但好朋友交辦的事情,出於哥們意氣,即使再苦再難也得頂上,分析當前皇帝夫妻的現狀,吉溫決定從內外有別這個角度來勸說李隆基回心轉意。

“陛下!婦人見識短,違背了您的意志,陛下為什麽就吝嗇宮中那麽點地方呢?”吉溫的開場詞很有特色,前後兩句話看似是八竿子打不著,但實則是在畫圈,等李隆基往裏跳。

果然,聽完吉溫的話後,李隆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麽意思?愛卿有話直說!我知道你是再說楊貴妃出宮的事情,但這和我吝嗇宮中的地方有什麽關系?”

“陛下仔細想想,您即使想賜死貴妃娘娘,也應該讓她死在內宮中,怎麽能忍心把她棄置宮外受辱呢?”

顯然,吉溫的話有另外一層深意,他似乎在提醒李隆基,全天下都是皇帝您一個人的財富,即使女人也不例外,都說家醜不可外揚,楊玉環被攆出宮,固然是受到懲罰,但在外人看來,李隆基的聲譽也會受到影響。

縱觀吉溫的策略,乃是激將之法!

因為他知道,這又是一場皇帝夫妻性急而起所制造的家庭變奏曲,根本談不上什麽嚴重的政治事件,動用上綱上線的理論,反而有可能會打動皇帝。

吉溫的話最終真的起了作用,說是李隆基內心依然沒有放下楊玉環也好,或是受到吉溫的感化也罷,總之在吉溫進言之後,李隆基立即讓高力士前往楊铦家裏探視楊玉環。

值得一提的是,李隆基這次依然使用了四年前的方法,讓高力士將一半禦膳賜給楊玉環,楊玉環的態度也和四年前基本相同,除了哭天抹淚的承認錯誤之外,也不忘再次剪下一撮發絲,證明自己的決心。

《資治通鑒》記載:上遽使高力士召還,寵待益深。

二次出宮被召回的過程與第一次出宮基本相同,但對於楊玉環而言,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如果說天寶五年的第一次出宮事件過後,楊玉環在對待與李隆基的關系上並沒有真正的改變,或者說性格因素依然占主導地位,那麽二次出宮事件則使她真正悟出了什麽。

前邊我們說過楊玉環是個很有心機的女子,一個錯誤絕不犯三次在她這裏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二次出宮事件讓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在實現登上皇後寶座目標的征途上,性格因素是最大的制約,而她現在的身份以及主要面對的對象(李隆基),則使她必須要想只羔羊一樣,溫順的匍匐在皇帝的面前,不能有任何的棱角。

可以說通過二次出宮事件,曾經猶如一塊頑石的楊玉環,被真正打磨成了沒有棱角的鵝卵石。

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二次出宮事件的一年後,天寶十年(751年)的七夕節,李隆基和楊玉環有一天晚上在驪山並肩而立,仰望著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心中彼此立下了誓言,這就是流傳了千年的佳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事實上,陳鴻這段記載是完全虛構的,因為李隆基每年去驪山休假是為了避寒,所以七夕節立誓這件事不可能存在,陳鴻這麽寫是為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卿故事增添一份唯美色彩。

在我看來,二次出宮事件所衍生出來的內容,其實是楊玉環在實現政治目的的道路上,一次策略上的調整,而李隆基則是通過攆楊玉環出宮,來徹底消磨楊玉環的性格,使她徹底失去內心中十分自我的一面,完全成為自己手中的愛物,甚至猶如寵物一樣。

和當初兩個人走到一起時一樣,不能否認的是,二次出宮事件雖然是一場皇帝夫妻家庭的二次變奏曲,但這個家庭實在過於特殊,其間必不可少的蘊涵諸多功利目的與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