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一百七十八章 潛龍出海(上)(第2/2頁)

此刻孫家泰就跪在中和殿的偏殿台階前,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地接受朱元璋給他的聖旨,宣旨官的聲音高亢有力,用極為簡潔的語言和一種極為決斷的口氣宣判了孫家泰仕途生涯的結束。

“……高麗事變,孫家泰當擔全責,特免去其兵部尚書、資政大夫之職,貶為庶民,終身不復錄用,欽此!”

孫家泰心中萬念皆灰,其實高麗幹他何事?他力主放棄耽羅島,不過是詹徽的主使,讓他出面,最後卻是他來承擔責任,而詹徽卻毫發無損,這是何其不公,其實詹徽又與他何幹?無非是燕王指使他配合詹徽行事,現在他一切都失去了,燕王又在哪裏?他補得回來嗎?

孫家泰面如土色,他顫抖著聲音應道:“臣謝陛下不殺之恩!”

旁邊兩名大漢將軍一左一右上前,摘取了他的烏紗帽,剝去了他的官服,孫家泰只穿著一身白綾內衫,狼狽且又失魂落魄地走了。

就在台階左面五十步外,朱元璋站在窗前,目光冷漠地望著孫家泰落魄的背影,他的眼睛裏沒有半點同情,朱元璋仿佛知道孫家泰在想什麽,他的嘴角浮起一抹冷冷地笑意,自言自語道:“放心,詹徽早晚跑不掉。”

朱元璋暫時還不想處理詹徽,詹徽是一條能幹的狗,在李善長一案中替他咬死了李善長,留著他還有用武之地,待狡兔死光後再來慢慢烹他。

朱元璋又回到禦案前坐下,他再一次取過遼東都司的八百裏加急奏折,眼睛裏不由閃過一絲疑惑,李維正真的就這麽了解高麗,知道他們一定會背信棄義嗎?

朱元璋想了半天才下了結論,或許他真的看透了李成桂其人,他認為遼東都司為送這份八百裏加急奏折不惜跑死了十五匹驛馬,李維正不可能比遼東都司還能早七天知道這件事,應該是他的一種先見之明,看來此人在對付高麗上倒是能有所作為。

朱元璋並非是在每一件事上都會勃然大怒,在高麗的背信棄義上他就沒有怒形於色,事實上他早在洪武二十三年,高麗越過摩天嶺於海洋設吉州萬戶府時,他就被激怒了,他準備出兵狠狠教訓高麗,只是那時他被北元牽制,無暇東顧,而現在北元幾近滅亡,他便可以騰出手好好地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國了,李成桂的背信棄義便給了他一個絕佳的借口,他現在可以毫無顧忌地出兵。

朱元璋反復考慮了出兵高麗的計劃,大明在遼東共設有八個衛,近五萬軍隊,然後他將遼東設立遼國,以十五子植為遼王就藩,可將其衛國的三萬直屬軍隊調往遼東,這樣遼東地區就有八萬軍隊,這將是進攻高麗的主力,再以寧王的八萬大軍為後援,高麗一戰勝局可定。

朱元璋其實早在兩年前便決定將來攻打高麗的主將為他的十五子朱植,在確定副將人選上他考慮過很久,藍玉、傅友仁、馮勝這些老將出征固然不在話下,但他卻有另一種的想法,高麗不比北元涉及到大明的存亡安危,它其實並不重要,教訓高麗就有點像老子教訓不聽話的兒子一樣,犯不著興師動眾,朱元璋就考慮著給他的太子朱標培養新人,當時他考慮的對象是常升,但事後他又放棄了這個想法,常升之妹便是東宮太子妃,將來就是正宮皇後,如果讓常升坐大就有外戚專權的隱患,後來他又考慮過李景隆,但李景隆是個有名花花公子,成事不足,將敗事有余,一連想了幾個人都不合適,再加上攻打高麗之事沒有確定,這件事他就暫時放下了。

但現在這個問題他不得不再一次進行考慮,太子逝去了,皇長孫即將入主東宮,他現在是要考慮給皇長孫培養新人了,顯然,常升、李景隆、徐輝祖等人已經不合適了,年紀大了不說,關鍵是他們的輩分都比長孫高了一輩,且又是開國功勛子弟,將來長孫登基,未必能指揮得動他們,他必須選一個能和長孫一起建功立業的年輕有為的將軍。

而這個人已經呼之欲出,李維正就是眼下最合適不過的人選,熟悉高麗,又帶過水師,最關鍵是他忠心於太子和長孫,是個可大用之人,朱元璋在七天前接見李維正時便已經在考慮這個問題了,但這件事他決定讓長孫來最終敲定。

想到這,朱元璋便對侍衛令道:“速去叫朕的皇長孫來見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