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九十二章 燕王之死(下)(第2/3頁)

“你敢弑父!”朱棣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憤怒了。他拔出劍吼道:“畜生,我今天就殺了你!”

他掄劍便向兒子砍去,朱高熙措不及防,一劍被砍中了肩膀,頓時血湧如注,朱棣一言不發,鐵青著臉揮劍向他脖子砍去,朱高熙大駭,他舉起椅子抵擋,‘哢嚓!’椅子被砍成兩半,朱棣大喝一聲。劍鋒直取朱高熙頸上人頭。“來人啊!快來救我!”

朱高熙嘶聲狂喊,血流滿他一身,他已經快支持不住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只見一道寒光飛閃,朱棣突然定住了,他一動不動,不可思議地望著角落裏的一個黑影,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前胸,前胸漸漸地變紅了,血跡越來越大,朱棣大叫一聲,劍‘當啷!’落地,他直挺挺地仰天倒下,眼睛瞪得暴突,隨著最後一絲生機從他的眼中消失,一代梟雄就這樣慘死在兒子的手中。

幾十名侍衛沖進營帳,眼前的情形使他們無比震驚,燕王殿下死了,朱高熙也驚呆了,他慢慢跪在父親面前,手顫抖著在他眼前晃了晃,他無力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腦海裏一片空白,“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

忽然,他回頭冷厲地盯著吳思,“你、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殺我父親!”

吳思慘然一笑,仰天長嘯:“我心願已了,死不足惜!”

他反手一刀,插入了自己的心臟,他也緩緩倒下了,大帳裏一片寂靜,這時呂思遠沖了進來,他一眼看見了已安詳閉上眼睛的十三郎,淚水也湧入了他眼中,“好!好!死得好!”

“師傅。我們現在怎麽辦?”

朱高熙跳了起來,驚慌失措道:“難道要我背上弑父之名嗎?”

“不!燕王殿下是被他的親兵主將楊彥所殺,楊彥和南朝勾結,背主求榮。”

呂思遠擦去眼角淚水,冷然道:“現在要立刻下令,殺盡王爺的親兵,不準一個人逃脫。”

……

天啟二年正月二十二日,燕王朱棣被其次子誤殺身亡,朱高熙殺盡其親兵,卻把責任推給了南朝,他隨即攻占太原,以太原為都城,自立為燕王,並向兄長朱高熾下最後通牒,命其向自己投降。

得知父王被殺的消息,朱高熾悲痛萬分,他下令滿城舉哀,並檄文天下,揭露朱高熙弑父的罪惡,同時在大將朱能的擁立下,朱高熾繼位燕王,這樣,北方出現了兩個燕王,他們已經勢不兩立,朱高熙搶先一步,他親率六萬大軍從井陘進攻河北,朱高熾也急令大將朱能率五萬軍迎戰,內戰的風雲在激蕩在燕地上空。

……

政事堂天寶閣內,七位平章事正在商議放開匠籍和向琉球大島移民的事情,放開匠籍是新任工部尚書卓敬的建議,這也是順應商業發展的要求,隨著商業的蓬勃發展,大明王朝已經漸漸形成了五大商業中心,京城、杭州府、成都府、武昌府和遼東金州府,商業的發展帶動了手工作坊的興盛。

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工坊已經出現了規模性經營,蘇州府的絲紡業便是其中的代表,全城手工作坊遍布,其中超過千張織機的人家就有二十戶之多,這樣不僅需要大量的熟練工人,而且對能工巧匠也是極為需求,而目前大明依然實行著嚴格的匠戶制度,僅在京城一地,就有數十萬人之多,這些匠戶都被官府控制,沒有人身自由,即使能接一點散活也必須要得到官府同意,然後子襲父業,代代相傳。

工部尚書卓敬侃侃而談:“各位大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福州林家是有名的造船世家,他在去年夏天便申請了我大明的第一家私人船廠,專門為貿易商打造海船,現在他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五年之後,他幾次對我說想擴大規模,希望我能放一些造船匠戶給他,他願意出高薪聘請,但我大明律令,匠戶不能被私人工坊雇傭,這樣就出現了民間苦無工匠無法擴大規模,而京城匠戶又無活可幹,生活貧困,同時也不能收徒傳授技藝,這一切就是被一個小小的戶籍所限制,所以工部正式提出取消匠戶限制,以促進我大明工商的繁榮。”

“可如果放開了匠戶,官府的定量怎麽辦?”禮部尚書齊泰有些擔憂道。

李維正笑了笑接口道:“這一點齊大人不用擔心,我們只是放開了匠戶的人身自由,這並不是說能工巧匠們就消失了,官府的活可以交給一些大工坊去做,材料、工人都不用官府再去操心,成本帳私人工坊比我們會算,我們最後只管結帳付錢。”

他站起身又對眾人道:“其實太祖皇帝給官員們定的俸祿並不低,一個官員需要無數農民來養活,可最後大家卻依然一貧如洗,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朝廷的稅賦太少了,大家想想宋朝,工商業發達,朝廷一年的稅收甚至超過一億貫,這是何等富裕,也沒有見什麽農民吃不飽大規模造反的事情,所以我主張以農為本,以工商富國,以海外擴張強國,這樣二十年後,我大明民富國強,又何懼草原北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