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2/2頁)

“托張公福,馬超無恙,張公請進軍衙談!”

“請!”

兩人互相謙讓,先後走進了軍衙,在議事堂上分賓主落座,張既微微笑道:“我這次是奉漢王殿下之令,前來和馬將軍談一談,這裏有一封殿下的親筆信,先請將軍過目!”

說完,張既取出了劉璟的信,呈給馬超,馬超神情復雜地接過信,打開看了看,信中內容不多,寫了不足半頁,劉璟敦促他以大局為主,不要做違背禮制之事,並在信中承諾將封他為河西公,他的子孫皆可繼承爵位。

馬超心中微微嘆息一聲,這個時候再說這些,已經有點晚了,就算他馬超接受,那些羌氐酋長也不會接受,況且劉璟最後的讓步依舊不是他想要的東西。

馬超沉吟片刻,對張既道:“漢王殿下在信中說得很含糊,但我希望能得到明確的承諾,比如我的權力如何,和長安的是什麽關系,軍隊歸屬問題,以及河西的稅賦權力等等,這些殿下在信中都沒有涉及,只是說封我為河西公,按照大漢制度,封公者可建國,那是否意味著我可以在河西建國?”

張既笑了笑道:“殿下並沒有說現在就封將軍為河西公,殿下只是承諾以後會封將軍為公爵。”

馬超又細看信,果然,信中說將封他為河西公,多了一個‘將’字,那就是以後的事情了,馬超頓時臉色一變,冷冷道:“這個‘將’是指何時?”

“現在我們也不過是漢國,推恩令早已消泯,漢王沒有再分封藩國的權力,所以要封將軍河西之國,至少要等到天下統一,等漢王登基大統後,然後才能封將軍建國,其實也不會太久,我估計也就三五年吧!”

馬超雖然智謀並不過人,但這點頭腦還是有,他立刻猜到這是漢王緩兵之計,一旦他登基大統,第一個就會收拾自己,哪裏還會給自己建國的機會。

馬超背著手走了幾步,他其實一直在考慮一個方案,就是行割據之實,奉長安以虛,也就是表面上他不獨立,還是奉劉璟為主,但實際上他享有軍權、財權和任免太守權,其實就和江東一樣。

這樣至少面子上大家都好看,想到這,他又回頭道:“封公建國之事可以以後再說,但我們先談談眼下,如果殿下能答應保持現狀,另外,允許我推薦河西各郡官僚,我可以依舊擔任河西都督,不謀上位,也承諾軍隊不出河西一步,張公覺得漢王殿下能接受嗎?”

張既心中大怒,這不就是事實上的割據嗎?看來這個馬超鐵了心要擁兵自立了,張既冷靜下來,不再和馬超進行談判,而將話題轉到現實問題上。

張既緩緩道:“我會將馬將軍的心願如實稟報殿下,另外,馬將軍之子尚年幼,思父心切,馬將軍不想見見他們嗎?”

馬超一怔,他忽然明白了張既的意思,立刻道:“我當然想見到我的兩個兒子,不知殿下有什麽條件?”

“殿下的條件很簡單,第一,為避免河西民族仇恨,凡河西農耕之民皆要遷去靈州,將軍不得阻攔;其二,河西各郡官僚必須回京述職,他們家眷也要一同前往,將軍也不得阻攔;就只有這兩條,如果將軍能辦到,殿下願意讓將父子團圓。”

馬超本來對河西之民遷往靈州就沒有過多阻攔,雖然他不希望官員皆走,但想到兩個兒子的重要,這些官員他也不放在心上了,他當即道:“我可以答應殿下的條件,不知我孩兒何時送來?”

“只要兩個條件辦妥,將軍自然可以和兒子相會,漢王既然承諾,就不會反悔!”

馬超也不是很相信劉璟的承諾,不過想到他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他最後的準備,倒也不錯,馬超點了點頭,“那我們就一言為定!”

……

數天後,酒泉郡和張掖郡也開始了漢民遷徙,官府收回了漢民的土地,要求他們在三天內啟程,盡管很多漢民並不願意離開家園,但在官府的強令之下,河西各郡的漢民以及其他農耕民都不得不收拾物品啟程。

張掖和酒泉的漢民並不多,主要生活在張掖城和酒泉城一帶,約近萬戶人家,包括很多來河西謀生的商人,但跟隨漢民東撤的其他民族自耕農卻不少,包括羌、氐、匈奴、烏桓、吐谷渾等等民族,也紛紛放棄土地東撤,他們都感到了戰爭即將來臨的氣息。

還有官員,也帶著家眷撤離河西了,馬超執劍站在城頭,冷冷地望著浩浩蕩蕩遠去的人流和車流,他的手不由捏緊了劍柄,總有一天,他會殺到靈州,將這些人全部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