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風雲激蕩第九年 第四十七章 雁門初戰

楊元慶的四萬五千豐州軍和十萬突厥大軍已經對峙了三天,如果是從前,隋軍裝備占據優勢的情況,楊元慶會主動出擊,尋找戰機,但現在不一樣了,突厥軍的裝備接近隋軍,而對方兵力兩倍於己,如果是硬碰硬地對戰,豐州軍就算不敗,也會死傷慘重,這有違他的初衷。

更重要是,楊元慶是想拖住突厥大軍,減輕雁門縣城的壓力,等待援軍到來,或者蘇烈截斷突厥軍後勤糧道,那時突厥軍必然大亂,被迫北撤,那才是戰機到來。

楊元慶在數百名親衛的簇擁下,騎馬立在丘崗之上,凝視著數裏外的突厥軍大營,十萬大軍的營地氣勢龐大,像一條地毯般地鋪在遼闊的原野上。

從對方紮營的整齊便可以看出,對方主將是一個有經驗的大將,穩紮穩打,想以優勢兵力取勝,而不會出奇兵走捷徑。

對於這樣的主將,楊元慶更加慎重,這時,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取出一封信,遞給一名親兵,“將這封信射入敵軍營盤內!”

親兵領命向突厥大營奔去,他戰馬疾速,直沖營門,這時,一隊百余人的突厥騎兵迎了出來,親兵張弓便是一箭,將插有信件的箭射向對方,他調轉馬頭向山丘上奔來,突厥騎兵隊也不追趕,有士兵拾起信,便向大營內跑去。

楊元慶看得真切,他笑了笑,對左右道:“回營!”

數百人調轉馬頭,向大營而去。

……

突厥主將是左殺大將軍阿史那昆吉,他也是突厥皇族,今年約三十七八歲,是啟民可汗之弟,始畢可汗的叔父,在突厥也是一個極為有分量的人物,被始畢可汗封為特勒。

阿史那昆吉為人比較謹慎,他深知楊元慶威震草原,突厥士兵普遍對他心存畏懼,士氣不會高漲,更重要是,楊元慶對突厥軍的老底非常了解,他能抓住突厥軍弱點,這便使阿史那昆吉更加謹慎,不敢輕易發動進攻,他也在等楊元慶的主動進攻。

這時,一名士兵奔進大帳,手中拿著一封信道:“特勒,隋軍有信送來。”

阿史那昆吉連忙接過信,只見信封上用突厥文寫著:‘隋豐州總管楊元慶致突厥主將’,這是楊元慶的親筆信。

阿史那昆吉連忙打開信,這竟是一封約戰信,邀請雙方各出一萬軍對陣,時間隨意,這是突厥人傳統的作戰方式,雙方約定人數以及地點時間,無論勝負,皆不準支援,但這只是在突厥人內部,和隋朝作戰還是第一次。

阿史那昆吉冷笑一聲,厲聲喝道:“忽泰何在?”

一名突厥萬夫長應聲而入,“卑職在!”

“隋軍前來約戰,你可率本部一萬軍出戰,給我擊敗隋軍,重挫敵軍士氣。”

“卑職遵令!”

萬夫長忽泰飛奔出帳,不多時,一支一萬人的突厥騎兵沖出營帳,向遼闊的曠野奔去,阿史那昆吉帶著數十名將領跟在大門處觀戰。

在一陣陣激昂的戰鼓聲中,一隊隊隋軍奔騰而出,這也是一支萬人大軍,五千騎兵和三千重甲步兵,另外便是兩千弩兵。

三員大將統帥這次戰鬥,大將裴行儼為五千騎兵主帥,大將楊思恩為三千重甲陌刀軍,大將馬紹率兩千弩兵壓住陣腳。

楊元慶此戰的目的,就是要以實戰來測試陌刀軍的戰鬥力,讓陌刀軍在實戰中進行磨合,這一戰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和突厥主帥一樣,楊元慶登上了眺望塔,注視兩軍作戰,他目光嚴峻,注視著陌刀軍每一個陣型的變化。

陌刀軍組成一個長方陣,千人一排,一共三排,兩側有騎兵保護,側面是陌刀軍弱點所在,三千陌刀軍使用的都是拍刃,比後來的陌刀略短,也顯得笨重,但威力相差無幾。

三千陌刀軍緩慢地跟在騎兵身後前進,距離突厥大軍約兩裏處,裴行儼手一揮,隋軍騎兵停下,後面的軍隊也跟著停了下來。

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列陣方式,一般的隋軍列陣,是弓弩兵在前,騎兵在後,步兵則在最後,而這一次,卻是騎兵在前,重步兵在中間,弓弩在後面壓陣,這種列陣方式令突厥大將們都大感錯愕。

阿史那昆吉遠遠凝視著隋軍布陣,心中狐疑不定,眉頭皺成一團,此時他也已經看見隱藏在隋軍騎兵後面的重甲步兵,他心中充滿了解開謎底的欲望。

“下令進攻!”

隨著阿史那昆吉一聲令下,突厥軍營內進攻的鼓聲大作,咚!咚!咚!的進攻戰鼓聲直沖天空,一萬突厥騎兵一聲呐喊,發動了攻勢,一萬騎兵越來越快,高舉戰刀和長矛,快疾如暴風驟雨一般,向隋軍沖刺而去,這一次雙方都沒有使用弓箭,是一次硬碰硬地較量。

裴行儼一聲令下,戰旗揮舞,五千騎兵向兩邊分開,露出了後面的三千重甲陌刀步兵,三千重甲士肩並著肩,穩重如山,三千把陌刀刷地橫起,三千雙眼睛冷冷地注視著鋪天蓋地殺來的一萬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