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雙雄崛起北與南 第六章 瓦崗分家

裴矩半天沒有說話,對他這樣一個擔任相國近十年的人來說,他當然知道瓦崗軍攻占黎陽倉的政治意義。

“哎!”

裴矩嘆息一聲,“天下真要大亂了。”

“聖上正在加緊造船,準備南巡江都。”楊元慶又道。

“他不會這麽快就放棄大隋社稷吧!”

楊元慶搖搖頭,“放棄還不至於,困獸尚且猶鬥,一個瓦崗軍就把他嚇得放棄社稷,我覺得這不可能,我認為他是想遷都江都,先保住南方,然後以南方為後盾,再逐漸剿滅瓦崗軍和竇建德等亂匪,遷都南下,其實是他既定已久的戰略。”

裴矩苦笑一聲道:“你只說對一半,大業六年,他下旨江都官品級等同於京兆,這實際上就承認了江都的陪都地位,但這並不表示他就想遷都去江都,保住南方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京城錢糧枯竭,這麽多年來,京城的糧食一直就供應不足,全靠江南漕運支持。

現在天下大亂,通濟渠的糧食無法運到京城,只看京城高企不下的糧價,便知道京城已經支持不住了,我去年就告訴過他,如果漕運被斷,那麽靠幾大糧倉只能支持一年,偏偏高麗之戰又耗掉了大半糧食,所以連半年都支持不住,他心裏明白,只有去江都才能獲得穩定的錢糧供應。”

裴矩的意思是說,隋朝是因為經濟上要破產,所以楊廣才被迫逃往江都,這或許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楊元慶又笑道:“不管是什麽原因,聖上逃亡江都,只會更加削弱他掌控天下的能力,至少關隴貴族他便控制不了,關隴貴族中的野心者必然會再次起兵,天下爭霸的局面將形成。”

裴矩默默點頭,“或許是吧!他太自負了,自以為能掌控天下一切,一百年的事情,想一年就做完,他輕視農民造反,以為只要隋官不反,貴族不反,便成了氣候,但農民造反席卷天下,形成了造反的大勢,這個時候,很多野心者順勢而起,以致天下大亂,他終於發現自己掌控不住了,便選擇了逃避。”

“那祖父準備怎麽辦?跟他一起去江都嗎?”

裴矩堅定地搖了搖頭,“我離開雁門城的時候,就不打算再回去了,現在隋朝對我已不重要,家族才是第一。”

……

東郡瓦崗寨,此時的瓦崗寨已經不是當年四縣交界處荒野之地,瓦崗寨只剩下一塊招牌,瓦崗寨舊地已不再使用,它以韋城為中心,占據半個東郡,擁有四十余萬大軍,坐上了天下各大造反勢力的第一把交椅。

攻下黎陽倉,使瓦崗寨得到充足糧食,擺脫了數年來一直困擾瓦崗寨的糧食問題,更重要是,攻克黎陽倉使瓦崗寨發生了質的轉變,不再是一個劫掠鄉村,搶奪商人的亂匪強盜,而是一個開始爭奪天下的政治勢力。

這一切都是因為李密的到來而改變,使瓦崗寨從一個赤腳在田埂上奔跑的野孩子,轉變一個衣冠整潔、彬彬有禮的貴族。

瓦崗寨的很多將領都體會到了這種改變,李密立下三條規矩,不準以下犯上、不準劫掠民財、不準奸淫婦女,違抗者這三條者,一律處死。

同時,攻克黎陽倉使李密在瓦崗寨威望大增,他正式成為瓦崗寨的第二號人物。

這天下午,在韋城縣瓦崗寨的議事大堂內,數百名大將濟濟一堂,今天將有瓦崗寨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發生。

大堂內喧囂吵嚷,熱鬧無比,將領們大多是粗魯之人,他們直著嗓子說話,不加掩飾,聲音如吼叫,瓦崗寨的第三號人物徐世勣坐在一個角落裏,眉頭微皺,一言不發,他在想著自己的心事,眼睛裏有一種難以掩飾的擔憂,他是為首領翟讓即將做出的決定而擔憂。

隨著李密的強勢崛起,瓦崗寨已經出現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他再三勸說翟讓,要麽把李密送走,要麽把李密殺掉,但翟讓卻沒有聽他的話,竟想著將瓦崗寨分出兩個山頭,他和李密各據一個山頭,這樣一山就能容二虎了,這簡直是愚蠢之極。

但徐世勣也承認李密給瓦崗寨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敬佩他的魄力和眼光,敢為天下先,直接向隋朝挑戰,尤其李密的三條禁令讓徐世勣深為贊同,他認為李密是天下梟雄,是一個能做大事之人,相比之下,翟讓就遜色了很多。

翟讓就像一個小富即安的小地主,這麽多年來,連一座縣城都不敢攻打,當李密提出進攻黎陽倉時,翟讓嚇得面若土色,若不是自己堅決支持李密,翟讓是絕對不敢攻打黎陽倉這樣的朝廷戰略重地。

盡管翟讓令徐世勣失望,但在感情上,徐世勣還是偏向於翟讓,翟讓比李密厚道得多,更沒有李密的陰毒和狡黠,翟讓是以誠待人,而李密是以籠絡待人,這就是兩者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