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雙雄崛起北與南 第三十四章 枕戈以待

豐州的黃河並不寬闊,寬不到百丈,突厥軍已經學會了漢人搭建浮橋的簡易辦法,先拉出一根鋼索,牢牢固定在兩岸,然後迅速沿著鋼索拼接大型羊皮筏子,只用五十只羊皮筏子便拼出一座浮橋,再連續加寬成五排,將它們緊緊捆縛在一起,士兵迅速在上面鋪設木板,便架設成了一座寬闊而平穩的大型浮橋。

不到兩個時辰,突厥軍便搭建成八座這樣的大型浮橋和兩座更為堅固的輜重渡橋,三十萬大軍渡過黃河,浩浩蕩蕩向大利城殺去。

始畢可汗咄吉騎馬立在黃河南岸邊一座高高的土丘前,土丘前還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的大字由於風沙侵蝕而變得有些模糊,但依舊勉強辨認得出來,上面有三個大字:‘警告碑’,旁邊是突厥文,下面一行中字:‘犯大隋天威者,嚴懲不殆’,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記事,這就是十年前薛延陀入侵豐州後,豐州隋軍立下的警告,後面高高的土丘,便是埋著數萬人頭的京觀大丘。

十年前的薛延陀慘敗一直是草原人心中的噩夢,大利城也是草原人心中一座不可觸犯殺戮之城。

咄吉冷笑一聲,他知道楊元慶就在大利城內,若不將大利城夷為平地,草原人就永遠不得翻身,薛延陀人辦不到的事情,就讓突厥人來辦。

咄吉當即兵分三路,命令兄弟阿史那咄苾率軍七萬攻打永豐城和河口城,打開突厥大軍南下的通道,又命叔父阿史那昆吉率軍三萬橫掃豐州,將豐州的農田、鄉村、城池全部踏為平地,他自己則率二十萬大軍向十裏外的大利城殺去。

突厥大軍終於兵壓大利城,楊元慶站在城頭上,默默注視著遠方黑壓壓的突厥大軍向大利城緩緩開來,他不由想起十年前一幕,薛延陀十萬大軍也同樣出現在城外的曠野裏。

但薛延陀遠遠不能和突厥大軍相比,遠處突厥大軍內軍旗鋪天蓋地,鼓聲震天,塵土飛揚,憑著經驗,他迅速判斷出,這至少是二十萬大軍,那麽其余十萬軍隊呢?

楊元慶明白了咄吉的策略,他並不愚蠢,沒有把軍隊全部壓在大利城上,而是分兵各進。

他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軍隊,城墻上同樣也站滿了密密麻麻的隋軍士兵,大利城也是隋軍防禦的重點,有三萬隋軍和一萬民團,共四萬大軍,正如大利城是草原胡人的噩夢之城,大利城同樣也是豐州乃至大隋的精神之城,只要大利城不倒,那麽草原人就無法南下中原。

經過十幾年的擴建和修葺,大利城的面積已經比從前擴大兩倍,分為外城、中城、內城,中城和內城便是從前的半圓型城池,和十幾年前相比沒有什麽變化。

而外城是後來修建,呈長方形,周長十余裏,集中居住普通居民和各種集市,此時城內已是一座空城。

外城城墻高四丈,寬三丈,可同時容納四輛馬車在城頭並行,都是用燒制的大城磚砌成,高大堅固,每隔六十步就有一座馬墻,寬四丈,凸出墻體外三丈,因墻面外形像馬面而得名,主要是為了與城墻互為配合,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

外城城墻直接抵在山壁上,和中城城墻並不直接相連,而是通過空中木制吊橋和中城相連,即使外城失守,隋軍也可以迅速通過吊橋退到中城繼續防守。

大利城已經被打造成一座防禦能力極強的巨型城堡,突厥軍隊想攻下它,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二十萬突厥大軍在三裏外駐紮下大營,一座座突厥穹帳在曠野裏拔地而起,寬八裏,向北延綿數裏,密密麻麻的穹帳一頂挨著一頂,氣勢壯觀。

“總管,敵營內有大型攻城器!”一名親兵校尉指著突厥大營中一個個矗立的巨大物體低聲喊道。

楊元慶點點頭,他也看見了,那是巢車和雲梯,還有牛皮鬥蒙和攻城槌,很明顯,這一次突厥是有備而來,不像上次攻打雁門,臨時制做簡易的攻城梯。

這時楊元慶還看見了排梯,這是一種大型攻城梯,類似雲梯,但比雲梯更寬,下面是一座一丈高的木台,上面是用十余根五六丈長巨木拼成的排梯,直接搭在城墻上,並裝有抓城鐵鉤,軍隊便可以成群結隊地沿著梯子沖上,陰山內有的是這種筆直高大的巨樹,這也是逃入突厥的隋朝工匠教會了突厥人。

楊元慶的心情變成沉重起來,以大利城的堅固或許勉強能防禦住這種攻城器,但永豐城和河口城就危險了,他不由低低罵了一聲,“該死的漢奸!”

咄吉也在大營前注視著這座令草原人心驚膽顫的城池,看起來確實比中原的城池要高大堅固,城樓上飄揚著一面巨大的大隋赤旗,城墻上站著密集的隋軍士兵,至少有一萬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