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五十二章 軒然大波

縣城外,楊元慶和五百親兵正在等待程咬金的消息,幾名老者神情沮喪,他們去看了義倉糧庫,果如徐縣令所言,義倉糧庫已空空蕩蕩。

另外,他們還看了台帳,確實是在今年一月,上萬石義倉糧被竇建德的軍隊提走,有具體日期和數量,有經手人的手印和簽名。

既然沒有了希望,他們只能是垂頭喪氣要回村了,喬村正上前向楊元慶深深施一禮,“多謝殿下為小民做主,昨晚怠慢殿下之處,只能容我們下次向殿下彌補,我們先告辭了。”

楊元慶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無奈,也能理解這些鄉民心中的苦悶,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存放在義倉,最後卻沒有了,這就好比後世存在銀行裏的錢沒有了一樣。

這其實是一種國家信用的破產,官還是那些官,民還是那些民,如果不認前朝之帳,誰還會相信義倉,誰還肯把糧食存放到義倉去。

這個並不是房子縣的特例,相信其他所有地方都會有這個問題,作為實際上的一國之主,他必須要對這件事表態,不僅僅是對這個幾個老農。

昨晚楊元慶就這件事思考了一夜,他心中已經有了想法,貪瀆歸貪瀆,但前朝的義倉糧食,隋朝必須要認帳。

“喬村正就放心吧!不管是青苗利錢還是義倉糧食,我都會給大家的一個說法,請耐心等候,一定會有消息。”

喬村正大喜,楚王肯說這樣的話,那他們的糧食就有希望了,他慌忙又行一禮,“我們不會鬧事,一定會等殿下的消息。”

幾名老農走了,楊元慶又對縣令徐守信道:“縣令就回去吧!以後什麽事情要向鄉民們說清楚,不準敷衍應付,希望你們能吸取這次的教訓。”

縣令徐守信和幾名縣官心中都忐忑不安,現在只有等楚王走了以後,再想辦法應對此事,徐守信慌忙躬身道:“卑職明白了,關於青苗利子錢,利息還是由官府的負擔,我們想辦法籌措,決不能壞了朝廷的規矩,影響朝廷信譽。”

徐守信心裏明白,他如果不把利子錢吐出來,楚王不會饒過他們,至於義倉糧食,他們做得天衣無縫,就算禦史來查也查不出問題,當時確有調糧,不過調的是官倉糧,緊靠在官倉旁邊的義倉卻沒有動,簽名和手印都是真,當時縣衙上下都以為糧食被調走了,所以徐守信並不擔心,這件事最後肯定是不了了之。

楊元慶點了點頭,“義倉糧食朝廷會有說法,你們去吧!”

“卑職告辭!”

徐守信帶著幾名官員告辭回城了,不多時,一名跟隨程咬金的親兵從城內騎馬飛奔而出,在楊元慶耳邊低語幾句,楊元慶一怔,立刻令道:“前面帶路!”

他調轉馬頭,跟著親兵東南方向奔去,大群親衛騎兵一陣風似的消失在原野上。

城頭之上,縣令徐守信望著他們遠去,心中擔憂到了極點,楚王回太原,應該走西北方向,怎麽走了相反的東南方向,難道會是他們發現了什麽?

……

楊元慶率領親兵一路奔馳了十余裏,來到一座村落前,在村落路口又見到了另一名親兵,他上前稟報,“殿下,已經找到了。”

“帶我去看!”

親兵帶著楊元慶來到了村中一座大宅前,宅門已經開了,楊元慶帶領數百親兵走進了這座宅子,只見院子裏站著程咬金和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男子,一臉驚恐,雙腿在顫抖,顯得害怕之極。

程咬金一把揪住此人的脖子,將他拉到楊元慶面前,男子嚇得跪倒,砰砰磕頭,“楚王饒命,饒小人一命!”

“這是何人?”

程咬金連忙道:“此人便是房子縣的光初主薄,姓陳,曾經是徐狗官的書童,跟了他二十年,是徐狗官的心腹,徐狗官的老底他都知道。”

說到這,程咬金踢了陳主薄一腳,“剛才給老子說的話,再給殿下重說一遍。”

“是!是!我說。”

陳主薄在楊元慶面前更不敢有半點隱瞞,“殿下,收青苗利子錢是縣丞的主意,縣丞家開有邸店,就從邸店借錢,然後放給農民,最後收了幾百吊利錢,不過這筆錢縣令沒要,都給了縣丞,這樣在分義倉糧食時,他們就達成了三七分帳,縣丞要三成,縣令分七成。”

楊元慶冷冷道:“這麽說,義倉糧食確實沒有被竇建德拿走,是這樣嗎?”

陳主薄膽怯指了指屋子,顫抖著聲音道:“殿下……殿下,進屋一看便知。”

楊元慶快步走進屋子,只見屋子裏堆滿了一包包的糧食,窗戶緊閉,其他屋子裏都一樣堆滿了糧食,至少有五六千石。

陳主薄在身後低聲道:“這些糧食就是義倉糧,一共六千石,是徐縣令從外地雇民夫來搬運,這座宅子也是徐縣令的產業,他準備把糧食賣到河南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