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勵精圖治正當時 第九十一章 突厥慶功

馬邑郡地勢縱深,長約千裏,而且地形南北差異極大,北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而中部便是屬於太行山余脈的武周山和紇真山,將馬邑郡攔腰阻斷,莽莽群山一直向西延續到黃河邊,幾乎形成一個完美的山勢包圍,從地理上將中原和草原分隔開來。

但莽莽群山中又有著無數條貫穿南北的通道,窄處不足一裏,寬則數十裏,正是這些通道,成為北方遊牧民族殺向南方的捷徑。

此時隋軍在北方邊境已經部署了二萬余人,由代州總管李靖統帥,李靖將兩萬余人分為三軍,西面約五千人守紫河一帶,那一帶山巒低緩,地勢平坦,是突厥軍南下常走之路。

另一軍也是五千人則防禦雁門郡,主要是守住軍都陘,嚴防突厥軍從軍都陘殺入河北。

李靖則親率一萬軍駐守雲內縣,雲內縣也就是後世的大同,處於一個巨大的盆地之中,以丘陵和平川為主,北方則以武周山和紇真山為天然屏障,阻擋住了北方寒風南侵。

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雲內縣內氣候濕潤,植被茂密,土地肥沃,數十條河流縱橫其中,是馬邑郡中部少有的農業區。

也正是如此,雲內縣數百年前也曾為了北魏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高大堅固的城墻、精美的宮殿古樓和無數的佛寺雕像。

雲內縣北方的山脈雖然擋住了寒流入侵,但武周山和紇真山之間又有一條寬約數十裏的天然大通道,使北方的山巒屏障無法阻擋胡騎南下,雲內縣北方二十余裏外的白登山,便是當年匈奴大軍圍困漢高祖劉邦之地。

十幾年前,隋帝楊廣曾征發數十萬民夫重修長城,但長城還是擋不住突厥大軍南下,當年的雁門之圍,數十萬突厥大軍便是從一個個長城隘口中殺入,突厥已經掌握了簡單的攻城之術,長城便漸漸失去了防禦的作用。

雲內縣城頭,李靖目光沉重地凝視著北方,盡管烏圖部已經三次派人來求救,但他依然按兵不動,他手中只有一萬軍隊,根本無法和數十萬突厥騎兵在草原上鏖戰,只能是全軍覆沒。

如果他的軍隊被擊潰,那麽突厥大軍就不會再有任何阻擋,將長驅直入,馬邑郡的民眾將遭遇滅頂之災,李靖審時度勢,他知道自己此時的任務是拖住突厥軍南下,為馬邑郡民眾南撤爭取時間。

這時,旁邊副將李海岸低聲道:“總管,會不會突厥軍隊只是為了剿滅烏圖部,然後他們便撤回草原,畢竟這是冬天,隨時會下雪,他們真的會南下嗎?”

李靖搖了搖頭,“如果只是為剿滅烏圖部,就不會出兵二十余萬,三萬軍隊足矣,而且只是滅掉一個小小的烏圖余部,也無法顯示頡利可汗的軍功,當初突厥軍是在豐州慘敗,才分裂沉淪下去,他們想重新振作,還是要擊敗隋軍,至少要殺進中原搶掠一番,頡利可汗的威望才能重新樹立。”

李靖剛說完,遠處便出現幾名騎兵,向這邊疾奔而來,激起滾滾塵土,這是隋軍的斥候回來了,李靖連忙令道:“速把他們帶上來!”

片刻,幾名斥候進了城,被帶上了城樓,為首的斥候校尉單膝跪下稟報:“啟稟總管,烏圖部在乞伏泊以南被突厥先鋒追上,死傷極為慘重,逃出者不足萬人,向紫河一帶逃去。”

這個消息令李靖一驚,烏圖部有四萬余人,逃出者竟然不足萬人,死傷竟然這麽慘重嗎?他連忙又問道:“那烏圖部的軍隊呢?他們一萬軍隊到哪裏去了?”

斥候校尉搖搖頭。“只聽說北上去抵禦突厥大軍了,便再也沒有消息,估計已全軍覆沒。”

李靖微微嘆了口氣,事情已經到這一步,烏圖部算是徹底完了,楊元慶還想像當年扶植啟民部一樣,把烏圖部扶植起來。

但突厥已經吸取當年的教訓了,將烏圖部及時殲滅,不再留下後患,更重要是,突厥大軍得到了烏圖部的牲畜,已經解決了軍糧問題,甚至可以在乞伏泊過冬。

想到這,李靖又問:“那現在突厥大軍在哪裏?已經南下了嗎?”

“突厥分出一軍大約二萬人,去紫河追擊最後的烏圖部,其余大軍在武周山口一帶紮營,離武周城約三十幾裏,余將軍請卑職來請示總管,武周城是否要繼續堅守?”

武周城是扼守在武周山大隘口處的一座軍堡,周長為六裏,駐兵為一千人,由偏將余韜統帥,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少量突厥軍入侵雲內,但要對付幾十萬突厥大軍,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

從烏圖的慘敗李靖便意識到了突厥的戰術,那就是分出一部分軍隊對付阻攔的力量,而主力繼續南下,對烏圖部是這樣,那麽對隋軍也會是一樣,只用一小部分軍隊對付城池,然後大軍繼續南下,突厥軍隊絕不可能再日以繼夜地攻打雲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