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上) 第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2/4頁)

就這樣,日軍終於邁出了踏上朝鮮的第一步。要等到七年後,他們最後一名戰士才會離開這片土地。

看到日軍陣容如此龐大,鄭撥被嚇壞了。面對日軍在眼皮底下的登陸,他沒有做出任何襲擾,只是把城門緊閉,準備守城器具。小西行長登陸之後,並未急於發動攻擊,而是先建起了一個營盤,忙著把大船上的物資都卸載下來。在忙碌的間隙,朝鮮人民的老熟人宗義智與玄蘇和尚聯袂送了一封信給鄭撥。這次他們兩個不再像以前一樣陪著笑臉,而是聲色俱厲地要求他立刻開城投降。

鄭撥拒絕了。他雖是個有氣節的人,投降倭寇這種事他是無論如何也作不出來的。

要求遭到拒絕以後,日本人沒有繼續勉強鄭撥,開始在登陸場附近專心致志地通宵卸貨。而鄭撥為了不讓城內居民發生騷亂,封鎖了倭寇來襲的消息,還命令樂隊吹蕭彈唱,以安定軍心。

於是在雙方都渡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後,次日清晨,大股大股的日軍開始朝著釜山浦城進攻。主攻將領是宗義智,他在之前的幾年時間裏一直為日、朝聯盟奔走,屢遭朝鮮人的白眼,現在終於可以痛快地發泄一下了。

鄭撥是位值得尊敬的大將。他親冒矢石,身披黑甲,在第一線指揮守城。他的行動激勵了守城的所有士兵。在一開始的攻城戰中,日軍毫無進展,在朝鮮人犀利的弓箭下傷亡慘重。

但優勢很快就轉換了。

一支軍隊萬萬不能沒有士氣,但有時候士氣不是萬能的。決定戰局的,還有經驗和技術裝備。

日本剛剛經歷了戰國時代,對於如何籠城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這不是承平已久的朝鮮軍隊所能比擬的。

從裝備來看,守城的朝鮮軍隊身覆皮鎧,頭頂鐵盔,主要的武器除了傳統冷兵器以外,只有一千多挺自家生產的勝字銅火銃。這種舊式火銃操作很不靈便,射速慢,而且容易炸膛,只能作為步兵的輔助。

而在日軍的戰鬥序列裏,最核心的部隊是鐵炮隊。他們手中的新式火繩槍傳自葡萄牙人,經過多年不懈的改良,已經超越了老師,操作簡易,射程遠、殺傷力大,跟朝鮮人手裏的舊貨形成了絕對的代差。這次遠征朝鮮,秀吉幾乎把日本國內的鐵炮搜刮一空。小西行長作為先鋒第一軍團,得到了最優先的關照,在軍團裏配備了數量龐大、經驗豐富的鐵炮部隊,成為他手中無比犀利的一把武士刀。

日本的城堡尚且無法抵禦這種威力無窮的武器,遑論一個小小的釜山浦城?

除了這些東西,小西行長還攜帶了一批大筒與石火矢。從一開始攻城起,這些熱兵器被設置在了釜山浦城西側的高地,居高臨下不停轟擊咆哮。為此,鄭撥不得不親自前往西門鎮守。

朝鮮人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的弓箭。雖然弓箭威力有限,但釜山浦的城墻和射手良好的技術彌補了這一缺陷。日軍為了攻城,必須要抵近攻擊,而一接近城下就會被密集的箭雨擊退。

可惜這種優勢很快不復存在,因為箭矢射光了。

日軍意識到了朝鮮守軍的窘境,攻擊更加猛烈。尤其是釜山西側的炮兵陣地,給城內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朝鮮守軍本來就兵微將寡,此時弓矢又盡,更是雪上加霜。攻城戰持續到中午,數處城門都已經岌岌可危。

鄭撥情急之下,登上城頭,試圖再度把士氣鼓舞起來。他的黑甲引起了日軍射手的注意,很快就有數十挺鐵炮朝這個方向開火。鄭撥身中數彈而死,成為壬辰戰爭中朝鮮第一位陣亡的高級將領。

主帥既死,守軍群龍無首,士氣立時崩潰。釜山成在堅持了半日之後,終於被敲開了大門。

釜山是朝鮮的門戶,拿下它以後,就等於在朝鮮站穩了腳步。宗義智攻取釜山,立下侵朝頭功,心頭大暢,以勝利者的心態稱贊了幾句鄭撥殉城的武勇,卻縱容麾下士兵大肆屠城。一時間釜山城內血流成河,婦孺皆死,死者近三萬人,幾近空城。有僥幸未死的百姓,都被日本人擄到了船上。

就在釜山陷落幾乎同時,釜山附近的西平、多大浦兩鎮也遭遇了日軍分隊的急襲。經過一番激烈戰鬥,多大守將尹興信戰死,兩處俱陷敵手。整個釜山防線的高級將領裏,只有左李使李玨見機早,一路跑進了東萊城。

西平、多大兩鎮的陷落,等若是護住了釜山的雙翼。小西行長在欣慰之余,忽然想到一件事。當時朝鮮在釜山附近的巨濟島上駐有一支水軍和數座水軍營寨,大約有一百多艘戰艦。與釜山成犄角之勢。釜山鬧出這麽大動靜,那些水軍去哪裏了?

這些後患不除,大軍斷不能輕進。小西行長有點不放心,派人去打聽。這一打聽,打聽出整個壬辰戰爭史上第二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