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九章 東亞第一騙局(上)(第2/4頁)

這個國際玩笑越吹越大,越吹越心虛,可又不能不吹。沈惟敬知道,如果他對石星說出實話,恐怕連大門都邁不出去就被砍死了。

怎麽辦?硬著頭皮繼續騙唄!

萬歷二十三年一月三十日,大明朝廷的冊封團正式成立,以臨淮侯李宗誠為正使,左軍都督府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帶著沈惟敬、內藤如安與給秀吉的日本國王金印離開北京,前往日本。

李宗誠是開國元勛李文忠的後人,典型的紈絝子弟,派他出使,主要是看在他爹李言恭的面子上,可以積累點政治資本——萬歷也罷,石星也罷,都認為這是一趟美差,沒什麽危險,可以拿來送個人情。

冊封使團最先抵達釜山的,是兵部和司仆室的兩名官員,他們二月份到了釜山,通知小西行長大明冊封使已經出發,讓日軍趕緊撤軍,只留三百人在對馬島候旨。

小西行長與麾下諸將對這個喜訊反響強烈,歡呼雀躍。那兩位官員一看,看來日本人是真打算退兵了,便回去寫了封報告,極言日軍將兵厭戰思歸,他們唯獨忘了數數釜山港的船到底少沒少。

冊封使團接到官員報告以後,愈加放心,這才慢吞吞地打點行裝,開始從北京進發,經遼東、朝鮮前往日本。

這個冊封使團代表了天朝的臉面,帶的儀仗又多,行進速度相當地慢。沈惟敬在隊伍裏實在是耐不住內心煎熬,他必須得先跟小西行長通通氣,討論一下怎麽應付冊封使團與秀吉。

於是他跟李宗誠和楊方亨說我先走一步,看看日本人準備的怎麽樣了。李、楊二人對日本毫無概念,看到沈惟敬這麽忠勤,欣然允準。

四月十九日,沈惟敬先期抵達了釜山,遠遠地看到一個大明官員在營口等候,大惑不解,待走近了一看,才發現居然是小西行長。原來這位爺聽說自己被授了一個指揮的銜,派人訂做了一套大明官服,沐猴而冠,喜滋滋地換上衣服來跟沈惟敬同殿為臣呢。

沈惟敬氣壞了,都什麽時候了你還搞這麽一出。他身旁還有一個朝鮮官員黃慎跟著,不好多說什麽,只得裝模作樣地跟小西和玄蘇和尚吃了一頓飯,然後找了個機會兩人單獨對談。

沈惟敬問小西行長,明朝皇帝那邊我搞定了,秀吉這邊你打算怎麽辦?

按說小西行長是個生意人,腦子應該極精明才對。可奇怪的是,小西壓根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或者說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搞定秀吉,於是大手一揮,說交給我吧,保證等冊封正、副使抵達的時候,一個日本人都不會留在釜山。

告別沈惟敬以後,小西行長在四月三十日返回日本,前往名護屋向秀吉匯報。

小西當然不敢把冊封使臣的實情講出來,他只挑好聽的說,告訴秀吉大明雖然沒全答應“秀七條”,但是卻許了一個天大的好處,封秀吉當大明王,冊封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秀吉聽了,覺得大明王這名號也不錯,十分歡喜,連連稱贊小西幹的漂亮。小西行長趁機進言,說在朝鮮的日軍駐紮日久,都很疲敝,如今大明服軟,割讓朝鮮是早晚的事,不如先把他們撤回來。

秀吉滿口答應下來。

到了六月二十六日,小西行長拿著秀吉的撤軍令回到釜山,把其他駐朝將領都叫過來,開始分派任務。誰先撤退,誰後撤退;誰負責燒毀倭誠,誰負責準備接待,安排得井井有條。

這一下子可惹惱了他的老對頭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的營裏,一直養著一個叫譚宗仁的使者。他是沈惟敬的副手,當初去加藤清正營裏交涉,被軟禁起來。加藤清正一直通過譚宗仁,與劉珽互相通信聯系。加藤清正覺得,且不說這時候該不該撤軍議和,就算是和談,也該是自己的功勞,憑什麽給那個藥販子?

於是他的第一軍團堅決不走,對於小西行長一次又一次催促不予理睬。小西行長怕加藤擾亂和談進程,派人通知冊封使團,說有個討厭鬼正鬧著別扭呢,等我把他說服你們再過來,現在暫時請你們呆在漢城吧。

冊封使團於是便停留在漢城,一停就是數月。北京那邊的石星等得著急了,心想這大半年都過去了,連接觸都沒正式接觸過,實在太不象話。每次他寫信過去問,回答不是“風潮不順”,就是“宮殿未成”,要麽是“禮節未備”,總之有諸般理由。

萬歷皇帝和其他人就納悶了,怎麽日本到朝鮮,十幾萬大軍橫渡都沒問題;從朝鮮到日本,怎麽倆使臣就過不去呢?

這時候的石星,已經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在了和議之上,只能力排眾議,拍著胸脯說絕無問題。他生怕拖的太久,和議之事又要生變數,趕緊派遣了兵備副使楊鎬去朝鮮勘實,看看到底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