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 1592(下) 第十三章 浴血全羅(第4/6頁)

過了中午,西城又出事了。南原西門往外走兩裏路,有一座萬福寺,寺裏有四尊天王雕像。日本人占領了寺院以後,把這四尊雕像拖出來放到車上,拉到西城外去轉悠,讓聯軍士兵驚駭莫名。

楊元覺得上午士氣已經跌了不少,下午如果再坐視敵人挑釁而無所作為的話,對士兵精神是個很大打擊。他拒絕了部下的苦勸,帶了一千人殺出西門,要把雕像搶回來。

這當然是日本人的誘敵之計,楊元的部隊一過石橋,就被日軍伏兵圍住。要說遼東軍人,就是能打。面臨重重包圍,他們毫無懼色,就像在碧蹄館時一樣,背靠背結成堅實的陣勢,與日軍展開對攻。這一場仗打到太陽落山才各自收兵,誰也沒占到什麽便宜。

八月十五日。小西行長派來了正式使者。楊元不好再玩殺使的手段,便在龍城館內接見。使者轉達了小西行長的問候,希望楊元早日撤出城去,大家都不致死傷太多。楊元回答:“我從十五歲從軍打仗,橫行天下從來沒敗過。如今這城裏有精兵十萬,足夠守城。沒有上頭命令,我是斷然不會棄城的。”憤然扯碎了日軍的文書。

可惜這番話對日本人來說,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小西行長早已經從沈惟敬那裏了解到了南原的虛實。既然楊元不肯投降也不肯撤退,那麽就打唄。這時候南原城大部分人已經意識到了身處絕境,士氣低迷,四處可聞哭泣聲。

十五日當晚,天空非常晴朗,月色如晝。位於城南的藤堂高虎找到脅坂安治,說今天晚上天色好,索性乘夜突襲吧,脅坂安治連連稱是。

當時日軍的圍城態勢是:宇喜多秀家親自掛帥,主攻南門;小西行長主攻西門;毛利吉成主攻東門,只有北門沒有配置攻城部隊,但是第六軍團的一部分水軍眾在北面埋伏,準備阻截逃兵。藤堂、脅坂把這事報告給主帥秀家,得到了秀家的熱烈支持。監軍太田一吉主動請纓,也率領本部兵馬進行配合。

說來慚愧,宇喜多秀家自從領銜侵攻以來,自己還沒取得過什麽像樣的戰績,南原是一個正名的好機會。

於是在經過了短暫的調整之後,日軍從三面開始對南原展開最後的突襲。

藤堂軍之前已經收集了無數雜草稻禾,做了無數大束,這時他們每人抱起幾束,開始一層層往城下狂堆。這些大束很快堆出一個小山,先填平了壕溝,又堆的與羊馬城高度平齊,可以非常方便地登上城樓。

俗話說,夏雨無常。偏偏就在攻城的緊要關頭,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雨來。這突如其來的大雨讓聯軍陷入窘境,他們既無法使用火器,也無法用火箭引燃草堆,只能用投石機進行反擊。而日軍則趁機加大了突襲力度,還安排了許多防雨的火槍手向城頭射擊,掩護突襲部隊。

不計血本的投入很快產生了回報。藤堂高虎一馬當先,踩著雲梯踏上南原城頭,奪得“一番乘”的榮譽。緊接著太田一吉的部隊砸開了南門,日軍大部隊一湧而入,喊殺四起。

其他兩面的防守原本就已經陷入苦戰,一聽到南城失陷,士氣當即崩潰,先後被日軍突破。

楊元當時正在城內少歇,忽然聽到南城被突破,大為驚駭,知道已不可守,急忙換了一身傳令官的衣服,光著腳帶著十八個人匆匆離開府衙。在走之前,楊元派人去叫李福男一齊逃,李福男卻拒絕了,他說我誓與此城共存亡,在官府內堆了許多柴薪,舉火自盡。

楊元感嘆不已,又去找接伴使鄭期遠,這是朝廷命官,不能丟棄。可是鄭期遠早嚇得兩股戰戰,從馬上掉了來好幾次,根本爬不上鞍子。楊元一看,得了,不跟你玩了,轉身自己跑了。

城內最後的巷戰非常慘烈,三面圍過來的日軍大肆屠殺。全城軍民驚慌失措,都聚集在暫時沒有敵人的北城。明軍紛紛跨上坐騎,想從北門突破,可是北門關得太死,一時之間不好打開,後頭的人已經擠了過來,當場有許多人喪命在馬蹄之上。

好不容易北門開了,這些潰兵一湧出去,希望能逃得一條性命。在這時候,大雨停了,月亮重新從雲裏出現。這對於逃兵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早已埋伏好的日軍借著月光一頓砍殺,一時間鮮血亂飛,慘叫四起。明軍將領李新芳、蔣表、毛承先和朝鮮將領金敬老、吳應井等人都死於亂軍之中。軍民死傷更是不計其數。鮮血讓日本人的獸性暴露得極其明顯,他們根本沒打算收容戰俘,基本上逮著一個殺一個。

在混亂中,有五、六百人的聯軍沖破了北門的封鎖,試圖向山中逃去。誰料到島津義弘已經算準了,率主力予以截殺,殺死了四百多人。

當時有一個叫金孝義的朝鮮軍人,本來負責守南城,南城被突破以後他逃到北門,正好遭遇了埋伏。他急中生智,藏身在水田之中,這才得以幸免。他的供述,成為南原城攻防戰的第一手細節,裏面提及了大量日軍攻城的手段,對於聯軍來說,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