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羌人死十萬(第2/2頁)

還聽得鄭智沙啞大喊:“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正是一曲《俠客行》。

一句喊罷,鄭智雙腳從空中落定,毫不遲疑,全身發力,身形前躍兩丈有余,長槍連刺而出。

滿場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哪裏見過這般威勢,槍頭刺殺如繁星點點,只見寒光閃爍不斷,看不清利刃之軌跡。

要問在場眾人有沒有見過武藝高手?自然大多見過,卻是平常個個高高在上,又有誰會在意這高手到底怎麽個高超,也又有誰會在意武夫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技藝到底是怎樣。更有誰有興致去看武人練武,對於眾人而言,還不如吟詩唱曲來得有趣。

隨著利刃閃爍狂刺,鄭智聲音又出:“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琵琶聲聲快,節奏已狂然。

十面埋伏驚,殺意肝膽寒。

長槍渾圓飛掃,破空之聲赫赫,驚得眾人不自覺身形往後一縮。

一身氣勢已到極致,戾氣縱橫,殺意不止。

便是那句:“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長槍渾圓已回,貼地的腳步交叉左右不斷移動,長槍更是前後左右面面俱到。

再看李師師,身體不斷隨琵琶抖動,更加努力用這曲子去就鄭智動作,身心已然緊繃到了極致。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人槍合一,燈火輝煌,只有滿場反光寒芒閃爍,眾人眼神緊盯場中身形,哪裏還有一點雜念。

“啊……”一聲暴喝,只見鄭智往後飛身翻起,長槍由上飛劃而下,鋒利槍刃正過下方條案。

再聽一聲尖銳,槍鋒已過條案桌面,毫不停頓,又在空中翻花而回。條案依舊穩穩在場。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沙啞之聲又出兩句。

身形已到門口止住。

“殺!!!!!”鄭智狂奔往前,直感覺前面正是那金甲敵將,一招而下,必然斬落當場。

狂奔鄭智忽然又是躍起,人已橫在半空,長槍大力狂掃而出。

只見一道閃電飛過前方案幾之下,案幾稍稍一抖,又站穩在地。

鄭智身形已然落下,單手點地而起,一個翻騰,穩穩落在頭前。

此時樂音正好已止,李師師一身大汗淋漓。兩人從未排練,卻是配合得天衣無縫。

眾人久久無神,眼中還是這閃爍寒芒。

鄭智站定在趙佶不遠,拱手一禮。

皇帝趙佶方才回神,擡手開口道:“這……”

卻是想誇,又沒有組織好語言。

就在此時,場中一聲炸裂,只見那案幾,已然斷成幾塊,掉落在地,再看切口,平整光滑如鋸。

趙佶驚得連忙起身,往前走了一步,把這炸開的條案看在眼中。

只有一句:“好!破陣殺敵如斯,好鄭智,好將軍。”

皇帝趙佶從小學文,哪裏見過這般場面。鄭智已然把武藝一道演繹到了極致,配合著急湊心弦的樂音,配合著豪氣幹雲的《俠客行》,再配合這勢如閃電的長槍。已然就是極致中的極致。

蔡京也連忙跟著趙佶起身,心中更是驚駭,原來只道詩詞無止境,文字能翻花。卻是今日才知,悍勇也能如此。

鄭智再拜,把長槍往頭前護衛遞去。

趙佶又問:“羌人如何?”

“羌人死十萬!”鄭智語氣中正而答。可不是玩笑,這一戰,羌人死十萬不止。

“好!賜酒!”趙佶文青泛濫,鄭智這般,已然入了皇帝之心,賜酒便是要同飲。同飲之後,自然趙佶也要作詩,作一首破敵詩。

鄭智接過酒杯,見趙佶起身往前,連忙上前去迎,兩人杯面一碰,皆是豪飲而盡。

眾人此時方才叫好。童貫更是鼓掌叫好,笑眼眯眯往鄭智看去,連連點頭。

一飲而罷,趙佶又開口道:“大宋熱血兒郎,合該如此,童貫可以居功,再來一杯。”

童貫拿起酒杯忙往前湊近。

再看高俅,眼神已凜,精光忽然一閃。不知是嫉妒童貫到西北去撿來的功績,還是在謀劃著鄭智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