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皇帝趙佶(第2/2頁)

《千裏江山圖》流放百世,也是不假。保存得極為完好,千年後人,猶能瞻仰。

鄭智又看得一會,蔡京不知寫了跋,在畫中留白處,還賦詩一首。只是這詩文寫得一般,非景非感,便不贅述。

趙佶聽得鄭智評贊,更是開心,又道:“朕觀古今千幅,此圖天下無雙。”

《千裏江山圖》看罷,梁師成又上前慢慢卷起十多米的畫卷,手腳之間顯得格外的小心。

畫卷收好,條案撤去。趙佶又喚來紙筆,已然興致大起,便要親自揮毫。要讓鄭智見識一下自己的手段。

鄭智站在一側,心中慢慢平靜,看著面前興致勃勃的趙佶,揮毫潑墨之間,瀟灑至極。

鄭智看得久了,看得乏了,慢慢看得也沒有多少興趣了。鄭智終歸與趙佶不是一類人,鄭智終歸是一個武夫,能背幾首詩詞也全是上輩子義務教育的功勞。鄭智可以背幾首出來顯擺,卻是實在附庸不了這種風雅。

趙佶召喚鄭智來,不談國事,不談戰事,也不問公事。便是如此讓鄭智看著他作畫,看著他寫字,看著他瀟灑的文人才氣……

鄭智心思,不復之前的好奇與驚嘆。站在身後看著趙佶,忽然只想回去與魯達史進幾人吃上幾杯老酒,說上幾句閑談。

趙佶心中,自然以為鄭智這般文人,必然看自己作畫看得津津有味,更是有感與敬佩之中。哪裏會想到鄭智心中,其實多是不耐。

良久之後,大作已畢。長約三尺之作,桂樹明月,一名絕佳的仕女調音微彈,背景之上,樓閣窗台,冷榻其中,幾縷熏香裊裊。

趙佶放下畫筆,拿起一支細筆狼毫,端正其中,左手微微撩起右手衣袖,瘦金之體,躍然紙上,正是昨日鄭智那首《浪淘沙》。

寫罷之後,取懷中私人小印加蓋。

攤開在條案之上,只等墨幹。

“鄭卿,你且上來看看。”趙佶開口說道,稱呼已然從鄭將軍變成了鄭卿。

鄭智等候許久,一直站著等趙佶停筆,此時聽言上前,看得片刻,只道:“陛下此圖,比之《千裏江山圖》更佳!”

趙佶聽言大笑:“鄭卿好眼力,此圖昨夜就在朕心中構成,今日下筆如神,毫不停頓拖沓,一氣呵成,線條柔美,意境與你的詞也是極為相合,也是朕今年最好的一幅了。”

“陛下書畫雙絕,當世無人能比。”鄭智這句馬屁拍得也是極為隨意。似乎並沒有多少心思去欣賞這幅大作。

趙佶聽言,俯身吹得幾下還未幹的墨跡,開口道:“此圖便賜予你,望將軍與戰陣之中再立新功。”

直到此時,鄭智才聽得趙佶口中終於說得一句正事,便是讓鄭智在戰陣之中再立新功。鄭智只得連忙答道:“拜謝陛下恩賜,微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國效力。”

趙佶想到戰陣,面色微沉,站起身來開口問道:“鄭卿可知這江南為何有人要造反?”

趙佶終於盡了自己的雅興,此時才開口說得正事。

鄭智毫不猶豫,直言便道:“方臘起事,打出的旗號便是誅殺朱勔,江南之地,應者雲集。”

鄭智不如滿朝文武那般瞻前顧後,也是站了許久,有些不耐煩,開口便把這事情說得透徹。誅殺朱勔,其中隱情不就是直指花石綱?

趙佶聽言,沒有一皺,卻是似乎沒有聽懂鄭智話語中的意思一般,問道:“朱勔在江南,可是做了什麽天怒人怨之事?”

鄭智聽得趙佶這一問,楞得片刻,擡眼看了一下趙佶,想來這趙佶還真沒有把事情往自己身上去想。只道:“這些微臣便不知曉了,微臣多在滄州,對於江南之事並不了解,不敢亂自猜測。”

鄭智已然把話語說到這個地步,趙佶再不懂,叫鄭智如何再說。

趙佶皺著眉頭慢慢卷起墨幹的畫作,心中自然也在思慮,趙佶對於朱勔自然是極為寵信的,這個艮嶽,大部分都是朱勔的功勞。卻是也不知朱勔到底做了何事招人如此痛恨,心下想定便是準備招朱勔入京問個清楚。

卷好畫作,趙佶便往鄭智遞來,鄭智雙手接過,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