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幫我穿甲、點校士卒(第3/4頁)

鄭智看得燕青進來,早已起身,先開口問道:“小乙,你昨天傍晚出發,現在就回來了,可是賊人不遠了?”

燕青拱手之後,歇得一口氣,說道:“相公,末將帶著幾人快馬來回,已經探聽清楚了,那石寶帶了一萬左右賊人,皆是布巾裹頭,從宣州入了江寧府境內,剛過孔家崗,迫近溧水縣城,離溧水還有七八十裏的距離。”

鄭智回頭便去看地上的地圖,找到溧水之後,又問道:“賊人兵甲如何?軍陣如何?”

“相公,賊人之中,鮮少看見有甲,兵刃倒是不少,但是也能見許多人還拿著木棒,軍陣自然也不談,人人頭上都裹著不同顏色的布巾,倒是看起來頗為壯觀。”燕青只說上萬人都包裹著頭巾頗為壯觀,其中意思也就是沒有什麽其他值得稱道的了。

鄭智自然也聽懂了燕青話語之中的含義,江南之地多錢多糧多布匹,但是就缺兵甲。方臘能湊出這麽多兵刃已然就不簡單了。鄭智卻是連賊人有沒有馬都懶得問,汴梁都缺馬,朝中大臣只能坐牛車出門,何況這江南,方臘必然是沒有幾匹馬的,更不談組建騎兵。

此時方臘麾下大將方七佛一路的先鋒隊就有上萬人,可見方臘手中人馬倒是不少。史書記載,方臘裹挾百萬。此時看起來,這史書也許誇大了一些,但是方臘手中,有個一二十萬人應該不在話下。當然也只是有一二十萬人,有一二十萬個手拿刀槍棍棒的百姓。難怪這方臘有建元的信心,雖然這方臘並未稱帝,但是這方臘自號“聖公”,也頒布了年號“永樂”。設置官吏與將帥系統。

也就與稱帝是一回事了,只是把這“皇帝”之名改成了“聖公”。只有皇帝登基才會有年號之說。

鄭智站定身形,甩了一下衣袖,開口道:“幫我穿甲,點校士卒。先把這方臘的先鋒吃了,保住江寧。”

鄭智此時已然就把江寧府當作自己的大本營了,自然就要先把方七佛的前鋒石寶趕出江寧府。

一直站在一旁的牛大連忙出門吩咐幾個令兵出去傳令,然後轉身進來給鄭智穿甲。

吳用聽言,已然知道要出兵打仗了,拉著鄧先拱手出得大廳,開口吩咐道:“鄧先,這收購貨物的事情便交與你了,稍後我便與這衙門裏的衙吏交代一番,讓他們帶著銀錢配合你做事,記清楚賬目,等我兩三天之後回來再行查看。”

鄧先聽言一臉震驚,倒不是震驚吳用這麽信任自己,而是震驚吳用信誓旦旦說兩三天後就回來。忙道:“學究,小的預祝相公出征,旗開得勝。”

吳用看得鄧先臉上的表情,雖然聽得鄧先的預祝,卻是也知道這鄧先內心是震驚與擔憂的,便笑道:“放心就是,最遲三天就回來了,此戰不在話下。”

鄧先聽言,連忙說道:“學究戰陣之上一定多多保重,賊人勢大,學究一定要安全歸來。”

吳用知道這鄧先是好心,卻是連連擺手笑道:“萬余剛拿刀槍的百姓,不算什麽,你便安心做事即可。”

鄧先看得吳用胸有成竹,雖然內心極為擔心與緊張,卻是也不好再多說。鄧先實在是擔心,若是此戰敗了,這江寧便會立馬落入賊人手中,自己這權衡利弊得失的豪賭也將一敗塗地,輸得個幹幹凈凈,幾代人的積蓄也將化為烏有。

吳用起身往衙門口而去,鄧先跟隨其後,心中只念道:老天保佑,但願一切都如吳學究所言。

便在鄧先心中念叨著老天保佑之時,吳用忽然又轉頭叮囑道:“收購之事一定要加快速度,貨物買得越多越好,價格你可酌情而定。能用極低的價格收購布匹的時間也不多了,最多三日之後便買不到了。”

吳用話語自然是有道理了,三日之後,得勝而歸,還有誰會去拋售貨物。

鄧先聽言,連連拱手道:“學究放心,小人一定發動所有身邊之人,全力買布買鐵,還有火硝與硫磺。”

“嗯,布鐵是主要的,火硝與硫磺其次,江寧府也不出火硝硫磺。”吳用把事情囑咐清楚。

兩人出得衙門口,吳用又喚來衙吏吩咐這些事情。

片刻之後,城中鼓樓之上,發出陣陣鼓聲,傳遍整個江寧城。還有無數令兵打馬狂奔,往城中四處傳令。

所有滄州來的鐵甲士卒皆騎戰馬往衙門口而來,已然就是擂鼓聚兵了。

鄭智穿好甲胄,出得衙門,端坐馬匹之上。四面八方敢來的鐵騎快速聚攏,開始點校。

點校完畢之後,鄭智也不多說,騎馬便走,左右相隨。

唯有祝龍焦頭爛額,不斷把馬車上不需要的東西清理出來搬進府衙暫時安放,把需要的東西又開始裝車。

只因為這一路來“搶”的東西實在五花八門,行軍從簡,自然是不能帶的。卻是昨天下午才剛到江寧,也還沒有來得及清理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