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何人所作又有何妨?(第2/2頁)

鄭智用這一曲來表達妻子對於馬革裹屍的丈夫心中思念,實在恰到好處。

趙纓絡已然聽得潸然淚下,一股愁情,陰陽相思。如此感情最動少女心思。

趙佶聽完,一口長嘆,問道:“當真是你麾下軍漢之妻所作?”

“軍漢戰死沙場,未亡人肝腸寸斷。臣每見此情此景,無不動容落淚。何人所作又有何妨?”鄭智答道。

百姓疾苦,從來不出汴梁半步的趙佶又哪裏知曉。鄭智便是要說與這個才子去聽,用文人的方式與之述說。

“好詞,絕妙好詞!朕深知百姓疾苦,奈何家國事業未晉,北方強敵環伺,兵事也是無可奈何。待得收復燕雲,成就太平盛世,百姓便可安享天倫。”趙佶心中顯然也有所感,但是雖說深知百姓疾苦,卻是他又哪裏真知百姓之苦。

“陛下,兵事無奈,卻是這些出生入死的軍漢不能棄之如敝履啊,如此太過寒心。”鄭智終究還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趙佶此時也聽懂了,看著鄭智,眉頭微皺,答道:“鄭卿用心良苦,朕已知曉了。此詞極佳,且喚伶人來唱。”

鄭智聽得趙佶話語,直感覺一股寒意,如之奈何?

趙纓絡聽得話語,擦拭一下雙頰淚水,開口道:“父皇,便不請伶人了,兒臣來唱吧。兒臣頭前恰巧學了蘇學士《乳燕飛》的音律。”

《金縷曲》這個詞牌,最早收錄《東坡樂府》,便是蘇軾的詞最早開始傳世,本來名叫《賀新郎》,因為蘇軾的《賀新郎》之中有一句“乳燕飛華屋”。這個詞牌名又稱《乳燕飛》。當朝翰林學士葉夢得又填這首詞牌,裏面一句“誰為我唱金縷”。這個詞牌便又稱作《金縷曲》。

“瓔珞來唱極好,朕也聽聽瓔珞琴藝與唱腔有沒有長進。”趙佶倒是欣喜,有這麽一個女兒,也是趙佶的享受。

鄭智站在一個軍人的角度考慮許多事情,也背出了這一首詞作,此時對趙佶大概也是死了心。並沒有多少欣賞公主唱曲的心情。

梁師成安排好案幾瑤琴。趙纓絡便開始撫琴唱曲,技藝也是不差,只是少了曲中那一份極致的哀愁。沒有真正感受的哀愁,終歸達不到動人的效果。

趙纓絡邊唱便去看鄭智,鄭智卻是沒有絲毫感受。

一曲唱罷,趙佶提筆手書,把詞句寫在了宣紙之上,印章幾處,隨即遞給了趙纓絡,開口笑道:“瓔珞彈唱技藝見長,朕便把這詞賞給你了。”

“多謝父皇。”趙纓絡接過詞作,開口又問:“父皇賞賜之物,兒臣可不可以轉送他人?”

說話間趙纓絡還偷偷看的鄭智幾眼。

“賞賜給你了便是你的了,你想送誰便送吧。”說話間趙佶把印章往懷中收去。

“兒臣想把這幅詞作轉送給鄭智,此曲本是他所作,送給他正好。”趙纓絡接著說道。

說話間,趙纓絡拿著這幅瘦金體的好字走到鄭智面前,遞了過去。

鄭智接過之後開口道:“多謝帝姬殿下。”

鄭智一句多謝,趙纓絡莞爾一笑,回到座位上坐好。

鄭智便也不想多待,開口道:“陛下,時候不早了,臣今日剛入東京,還要往樞密院交割事宜,先行告退了。”

趙佶揮了揮手。鄭智慢慢退出絳霄樓。

鄭智一走,趙佶看得趙纓絡,開口說道:“瓔珞,這鄭智早有妻妾,並不合適。”

趙纓絡聽言面色一紅,忙道:“父皇說的哪裏話呢,兒臣可未多想什麽。父皇也不可亂說。”

趙佶看得趙纓絡臉紅模樣,也是覺得有趣,從來未見過自己女兒有過這番模樣,笑道:“哈哈……未多想便好。皇家帝姬是不可能下嫁有正妻之人的。鄭智善戰,以後也多上沙場,更不合適了。”趙佶終歸還是表達出了內心的自私。說鄭智多上沙場,所以更不合適,言外之意便是將士難免陣前亡。

“父皇,你說這鄭智如此大才,為何偏偏要做一個領兵的武夫,當真是可惜了。”趙纓絡又說一句可惜了,這一句可惜與上一次的語氣已然不同。上一次單純只說可惜,這一次便是帶有個人感情的惋惜。

“朝廷用人,自然是善戰者上陣。這鄭智也是一方經略,有什麽可惜的。”趙佶隨意答得一句,擡頭又是艮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