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 箭矢有多(第2/3頁)

直到此時,嵬名仁明忽然心中一驚,想起頭前那些宋人皆是一人兩馬,內心之中似乎想到了什麽。

顯然鄭智帶著這麽多馬匹,是不是一早就打定主意要撤退?

如果是一早打定主意要撤退,那鄭智與自己打這一仗到底是為了什麽?

嵬名仁明忽然降低馬速,慢慢勒住馬匹,左右軍將也連忙去拉韁繩。

嵬名仁明皺著眉頭問道:“城池處可有人來稟報?”

“大帥,我等狂追出幾十裏地,便是有稟報來,只怕也只在路上追趕。”

嵬名仁明眉頭一皺,忙道:“快快派人回頭看一看。”

嵬名仁明越發有些心生不安,越發覺得鄭智似乎有些陰謀一般。

新城之處,四面的軍將終於接到了支援的命令,帶著麾下一半是士卒往西城外趕去。

西城門已經洞開,城內的士卒也一湧而出,與楊再興與嶽飛合兵一處,抵抗著兩邊左右兩邊沖上來的黨項人。

祝龍帶著輜重車馬開始入城。今日祝龍不同以往,以往皆是戰事完結之後,祝龍才出來收尾,做的解釋一些收屍救治傷員的事情。

今日祝龍也是廝殺不止,手下也有好幾條人命,祝龍也是有一身武藝之人,更是欒廷玉的高徒,雖然不如祝彪,卻也是弓馬嫻熟。今日面對這些黨項人,當真是也耍弄了一番威風。

這些黨項人下馬之後戰力大減,不僅是因為軍械不佳或者是訓練不足,也因為其中太多娃娃兵,娃娃兵若是在馬背之上,還能發揮出不少實力,至少馬速可以帶來殺傷力的加成。但是下馬之後,便差了太多,拿的兵器都要小上不少,面對鐵甲,實在有些無能為力。

劉正彥隨在祝龍之後入城,一入城內便從階梯直上城頭。

父子二人再聚,心中惆悵又欣喜。

劉法卻是不表露多少,還是一副胸有成竹老神在在,劉法這種老漢,習慣性隱藏自己內心的波瀾。就如面對城外無數的黨項一般,堅守十幾日不見援軍,不論心中多麽著急,依舊還是表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劉正彥一臉激動奔到面前,本想表達一些激動之情,卻是見得劉法並不如何激動,收了一下動作,口中只問一句:“父親身體可好?”

劉法點了點頭,上前拍打了幾下兒子的肩膀,只道:“好得很,黨項狗不過爾爾,當年平夏之戰,黨項人號稱四十萬,不過也是鎩羽而歸,今日不過十萬黨項,不在話下。”

劉法內心的驕傲就在於此,經歷的大戰便是劉法自信的由來。二十多年前,黨項集結全國之兵力南下,一度達到延安府外,平夏城外集結號稱四十萬的黨項大軍,卻是在平夏鎩羽而歸。

黨項四十萬大軍,只殺傷了三千不到的宋軍。

過得三年,黨項人又再起五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大軍的黨項人,又在平夏城鎩羽而歸,當初的劉法,還是中層軍將,奮勇作戰。便是平夏兩戰之後,黨項人再也沒有了幾十萬大軍南下之國力。

遼人調停之後,西夏對大宋稱臣和約。只是這稱臣之約,也沒有幾年效力。

二十年前兩戰平夏,西軍精銳都只有幾萬人禦敵。兩戰之後,大宋邊境便往前推進了不少,建立起了更多前進堡寨,通會堡就是其中一個。

世人皆以宋之無能以鄙,卻是不知宋在對外軍事戰爭中,也是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大勝也是不少。對遼維持百年和平,也是陣前射殺遼國主帥,促成檀淵之盟。對西夏更是占盡了優勢。

有人說檀淵是恥辱,卻是過於片面,那時候的遼國,實在太過強大,從蒙古高原到大興安嶺、西伯利亞,遼東。皆是遼國!宋為弱勢,檀淵以兵勢促和,已然是最佳結果,沒有檀淵,遼人年年南下,要麽“打草谷”劫掠物資人口奴隸,要麽攻略州府,楊家一門守邊,都死傷殆盡,可見邊民之苦。有百年之和,才有大宋社會的大發展。

燕雲十六州,也不是在宋手上失去的,只是宋沒有能力把燕雲收回來。要論罪人,短命後晉石敬瑭才是民族罪人,為了一己之私造反,反了後唐,認契丹皇帝作父親,甘做契丹人的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求援。後晉建立十一年之後,便也被契丹人滅了國。

若是石敬瑭不反,遼人也入不了燕雲,後唐與遼人在定州一戰,契丹大敗而歸,那個時候的契丹很長一段時間都派使節與後唐談和,幾員主帥都被後唐大軍俘虜,遼人甚至拿重金去後唐求買被俘軍將。

奈何歷史就是這般,後唐被叛將石敬瑭滅了,石敬瑭的後晉不過十一年,被遼人滅了。後周崛起,後周大將反了小皇帝,有了宋,當年之宋也算是馬上皇帝得天下,至少還是敢打敢拼、不屈不撓。百年之後的大宋,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