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可奏奇效(第3/4頁)

鄭智更是猶豫,這一次攻打靈州,顯然沒有上一次準備妥當。當年童貫領兵之時,集合了全國之力,雲梯車打造費時費力,當時也有足夠的工匠隨軍,更有足夠的糧食耗費。

如今鄭智再攻靈州,哪裏比得上當年全功之力,實在太過倉促,便是糧食都在秦鳳與熙河蘭湟等地臨時征調,並不十分足夠,耗不起多少時日。

能工巧匠就更不說了,當年連東京造作的工匠都被童貫調來了,如此鄭智臨時又到哪裏去調集許多工匠?簡易的長梯才是鄭智現實的考慮,奈何長梯攻城,便是人命去堆了。便是人命去堆,勝敗也是兩說。

城內乃困獸,困獸之鬥,尤為瘋狂,更加舍命。便是城中敵軍的人數也是當年的兩倍,無論怎麽分析比較,鄭智如今炸不開城門,面對的局勢自然更加兇險麻煩。

一籌莫展之時,此時攻城也不現實,鄭智回頭揮了揮手,下令:“退回營寨去。”

大軍緩緩而退。

嵬名仁明心中大氣一松,看著地上已經死得透透的往利杞,口中說道:“便是如不了你的願了,且在地下多等幾十年吧。”

敵軍退去,左右親兵此時才有空閑,連忙上前來把往利杞的屍體往城下擡去。

嵬名仁明開口問道:“往利部還有多少人?”

“大帥,往利還有兩千人。”

嵬名仁明聞言倒是輕松了許多,兩千人也就不足為道了,只道:“在城內建個小寨子,把往利剩余之人全部監禁起來,以免生亂。”

嵬名仁明下令,自有人去辦。卻是左右軍將皆把目光投向城外,便是怕嵬名仁明發現自己眼神中的不滿。

此時一個親兵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麽,近前幾步,一臉笑意開口道:“大帥,如今正是團結眾部族共渡難關之時,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大帥登基,以安軍心。只要我大夏還有皇帝,國便還在,眾將士禦敵之時,也還有一個主心骨。”

這親兵顯然也是一員軍將,此時見宋人不戰而退,已然頭腦有些發熱,似乎想到了從龍之事,勸進之功。便是在這城頭敵退之時說出此語。卻是也有私心,便是這嵬名仁明登基稱帝,也想自己能水漲船高。

何況這大夏能繼承皇位者,唯有嵬名仁明一人而已,早登基晚登基也都是要登基的。如今先言勸進,在此人心中,已然就是勸進頭功,若是落於人後,豈不是平白把這份頭功讓了旁人。

道理自然如此,此時勸進,比趙匡胤那黃袍加身之類名正言順得多,便是南宋趙構登基都不如嵬名仁明名正言順。法理、道理、人情,嵬名仁明當皇帝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若是李乾順死之前還有機會指定繼承人的話,也必然是嵬名仁明了。

嵬名仁明聞言一臉訝異,看著這人,再環看左右軍將,本來個個都在遠觀敵陣,此時眼神又全部聚集而來。

嵬名仁明心中倒是知道該如何處理,連忙開口大喊:“來人,把這妖言惑眾之輩拉下去斬首,本帥頭前剛剛下的軍令,豈敢當面違抗,不殺何以服眾。再有口出妖言者,定斬不饒。”

“大帥,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此時不進,必有後患啊,末將忠心耿耿,大帥饒命。”

嵬名仁明心中也知其中問題所在,卻是不發一語,看著士卒將此人拖下城去。

此事實在尷尬,按理說此時李乾順已死,靈州城內有人能名正言順登基,便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也如話語所說,團結一致,心還有所向。

但是鄭智於城下幾句話語,又把嵬名仁明的登基之路暫時堵死了。嵬名仁明不可能在這靈州城內登基。那麽這沒有皇帝的西夏國似乎也就亡國了。國已亡,靈州城內,人人皆是哀傷,加上許多部族被鄭智屠戮,一家老小慘死屠刀之下,城內軍漢的士氣只會越來越低落。

其中也包含一些隱患,若是誰把嵬名仁明殺死了,或者嵬名仁明不幸戰死了。城內更無士氣可言,興許立馬就起爭權奪利之風波,人心自古如此。只要不是死到臨頭,便還有爭奪。

如今宋人未戰既退,顯然是宋人沒有攻下城池的信心,只要城池守得住,那麽一切皆有可能。這也是此人開口勸進的緣由所在。

城內之事,鄭智自然不知曉,對於自己埋下去的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鄭智也只能靜觀其變,卻是不能以此作為取勝的辦法。

攻城之事,必然還要繼續。

大帳之中,眾人皆是一籌莫展。營內已經開始打造長梯,不論如何,這長梯是必須要多多準備的,也是下下之策。更是勝負難料之策。

眾人商議許久,也無定計。折可求開口說道:“鄭相公,既然無法,便只有強攻了,黨項無甲,我軍有甲,勝算頗大。”

楊可世也出言道:“折相公說得是,只要能破此城,死傷再多也是值得的,滅了嵬名仁明,以後西北再無戰事,死傷殆盡也是值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