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王黼身在何處?(第2/2頁)

當時主張抗敵的李綱、種師道,皆被排擠,也有李邦彥的功勞。

金兵圍困汴梁之時,城頭之上有士卒忍無可忍,發了一炮。卻是被李邦彥下令斬首。

為何吳敏要推薦李邦彥,顯然二人同為中書舍人,也有私交。吳敏無人可選,卻是把眼睛看到了這個同僚身上。至於朝廷許多大員,剛剛升遷的吳敏,顯然還不敢亂說亂點。

李邦彥聞言身形一震,面色忽然一白,連忙出得人群,正要開口推脫。

卻是趙桓已然先開了口道:“此事便這麽定了,著李邦彥出使賊軍,便看看反賊鄭智有何條件。”

聖口已開,已然由不得李邦彥多說,只得大禮而退。

吳敏此事才長出一口大氣,剛剛升任中書侍郎,便是這件事若是都辦不好,何以取信新君。中書侍郎這個官職,其實就是中書省的管事主官,上面雖然還有仆射,卻是如今多是尚書仆射兼任,亦或者直接空閑。

待得吳敏剛出一口大氣之時,趙桓已然又開了口:“王黼身在何處?”

便是王黼這個名字一出,耿南仲面色一變。吳敏也馬上會意到了,卻是吳敏反應更快,忙開口道:“啟奏陛下,王黼之輩,實乃國賊爾,於相位之時,民怨沸騰,貪墨無數,更有江南匪患之責,還請陛下誅殺此人,若是此人伏誅,百姓必然拍手稱贊,感念陛下聖明。”

趙桓顯然是記仇的,吳敏的反應更是深合趙桓之心。只聽趙桓開口道:“傳下聖旨,貶王黼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籍沒全家。”

趙桓倒是繼承了先輩的光榮傳統,並不下旨誅殺士大夫,只是貶謫抄家。卻是這王黼顯然也活不下去。不過就是按在路邊一刀砍了的結局。

“遵旨!”吳敏開口說道。

滿朝文武,也沒有一人在此時出來為王黼說話。即便吳敏所言,王黼的罪責之類,大多有點牽強附會的意思。卻是也沒有一人替他鳴冤叫屈。新皇登基,在場文武大多與之並不相熟,哪裏敢隨意得罪。

卻是眾人此時皆知,這位極少露面的純善仁德之人,似乎並不是那麽純善仁德。

朝議之後,四處開始備戰禦敵。京城防禦使蔡京也開始忙碌起來,童貫自然不可能真的在城頭之上守城,蔡京倒也還記得恩情,把六十多歲的童貫偷偷送回了府中修養。

種師道卻是被蔡京尋了回來,上得城頭開始布防。東京滿城,舉起了一萬多好兵將,還多是頭前來不及聚集遺留下來的。宮城中的護衛也抽調出了幾百,這些宮城護衛倒是個個長得五大三粗,其中多是將軍之後,好手也並不少。

余下的工作便是發動東京民眾協助守城,其中官員的護衛與下人小廝,便聚集了一萬七八千人。城中的潑皮也有不少,拿了幾百個銅錢,領了兵器便往城頭而上。

如此幾番,總算把這城墻勉強站了一圈。

李邦彥硬著頭皮拖拖拉拉終於出了城,往北而去。

東京往北二百裏,鄭智近四萬的大軍終於開始南下,糧草物資齊備,甲胄也都清洗幹凈,旌旗都多制作了不少。

京中之事,不得多久也就傳了過來,騎在馬上的鄭智聽得這個消息,滿臉是笑,雖然沒有預料到,卻是也沒有出乎預料,趙佶終究還是那個趙佶。

這件事情對於鄭智來說,顯然是有利的,年輕的趙桓,相對來說,似乎更好拿捏。其中也有趙桓與趙佶爭權奪利的問題。

若是趙桓能自己解決這件事情,趙佶回京之時,哪裏還有半點權柄可言。趙桓此時還沒有想太多,之後必然會想到這個問題之上。

一個太上皇,一個新皇帝。兩人最後到底誰說了算,便是看誰能把鄭智這個反賊之事平息下來。

鄭智對於歷史知曉一二,知道已經登基的趙桓不可能還政於趙佶,那麽自己似乎變成了一個關鍵點。變成關鍵點的鄭智,必然更多了一些拿捏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