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天可汗(第2/3頁)

也可蔑聞言,忙道:“天可汗,小人去一趟,必然把特古斯汗帶到您的面前。不需天可汗親自前往。”

“某便要帶兵親自去,讓草原上的部落都看看某麾下兵馬之威。若是達旦有反抗之人,便讓他徹底消失在這片草原之上。”鄭智語氣嚴肅,此番入草原,可不僅僅是為了這些人明面上尊奉自己而已。

鄭智還要牛羊,還要戰士,還要馬匹。這些東西不是臣服尊奉就能帶來的,是要靠兵刃去搶的,至少也要威逼利誘。

河間府中,李綱與趙明誠忙碌非常,一場大考即將進行。從各地來考試的士子不少,直有兩三千號人。

十年寒窗之為官,燕王府屬官也是官,燕王府下也有知府知縣,考不中進士,到河間府來再考一次,又算得了什麽。

趙明誠如今到了王府之下辦差,封為學部主事,也算得上是位高權重。趙明誠對於做官倒是有不少經驗,對於學部這個職位也是極為滿意。東京的政治傾軋讓趙明誠十年流落鄉間,也讓趙明誠與李清照貧苦度日。

而今的這份差事,趙明誠耳中屏蔽了一些關於鄭智謀反之類的流言蜚語,便也做得極為開心,俸祿不少,還做的都是關於文人之類的差事,心中便也多是感激了。

卻是滄州清池,有兩位女子見上了一面。

一個乃趙明誠的妻子李清照,隨這趙明誠入得滄州,便留在了滄州,趙明誠卻是去了百多裏外的河間府城。

還有一人便是順德帝姬趙纓絡。兩人能夠會面,顯然是趙纓絡聽說李清照到了清池城,便親自上門去拜見。把李清照請回了自己宅子裏面。

兩人之間禮節周到寒暄許久,趙纓絡取出瑤琴,便也撫了起來。李清照是詞壇名聲不小的才女,這趙纓絡顯然也是一個文藝女青年。

一曲而罷,便聽李清照開口笑道:“帝姬殿下琴藝不凡,已然爐火純青,想來也是師出名門。”

趙纓絡聞言,轉頭看了看廳堂之外,正是春雨綿綿,雨水低落在青石板上,濺起一些水花,趙纓絡的心思大概也隨著濺起的水花起了一些波瀾。

要說趙纓絡的琴藝老師,周邦彥是自然,但是周邦彥多教作詞之道,真正的老師應該是趙佶。

收了心神之後,趙纓絡低聲開口:“父皇琴藝非常,多有教導,學上了一些皮毛。”

“原來是太上皇陛下親自教導,難怪帝姬殿下琴藝如此高超。帝姬殿下莫不是有什麽心事?”李清照快四十歲的年紀了,豈能看不出趙纓絡一臉的哀愁。

趙纓絡聽得李清照問的話語,面色稍微一緊,連忙開口避開話題:“在東京的時候,小女子曾在周學正門下學文,多習詩詞之道。周學正曾說過如今天下詞壇,一個女子尤為出彩,此言誇獎的便是李先生您了。”

“先生之語,實不敢當。小道詞作,能入周學正之眼,榮幸之至。多謝帝姬殿下帶得周學正此語。帝姬殿下能與周學正學詞作之道,不知羨煞多少人啊。”李清照有禮有節答道,便是再看面前這位美貌少女,總覺得哀怨重重,便是說話的語氣上,都顯得有氣無力。

“可惜了,可惜周學正已然駕鶴西去,臨走之時,身為學生,卻是連拜祭都沒有來得及。”趙纓絡一邊說,兩眼似有淚水一般。顯然這個少女,心思依舊在東京汴梁,在昔日歡快的日子裏。

李清照大概明白了一些事情,開口問道:“陛下賜婚於燕王,此番燕王遠征在外,待得燕王回來的時候,便也該是你們完婚的時候了。帝姬殿下不需如此哀愁,雖然遠離家鄉,能得一知心人,便勝卻無數了。民女自小也多在東京長大,卻是流落外鄉多年。有夫婿相伴,其實到哪裏都是家。”

李清照話語便是在開解趙纓絡。也以為趙纓絡是思鄉的哀怨。

便聽趙纓絡開口答道:“先生有所不知,自從那日出得汴梁城,見過燕王一面之後。一路到滄州,甚至在滄州這麽久。卻是再也沒有見過他了。”

李清照聞言一愣,便是不明白為何會這樣,只得強做解釋道:“聽聞燕王與帝姬殿下本就是舊相識,而今當今聖上賜婚,本也是一樁美談。燕王應該也是公事繁忙,軍務政務無數,出征之前又多公事,方才怠慢了帝姬殿下。待得燕王凱旋歸來之時,便是好事成雙之日。”

李清照想方設法解釋開導,心中也有猜測。卻是也猜不透鄭智的內心,鄭智不見趙纓絡,忙碌只是其一。其二卻還有另外的考量,不論是婚姻之事,還是趙纓絡的處置問題。鄭智心中都沒有底。

鄭智本就有正妻,也還有長子,不可能拋棄。那麽這位帝姬殿下的婚姻定位就有了矛盾,鄭智既不可能讓趙纓絡當妻子,也不能讓趙纓絡當小妾。這便是一個矛盾所在,這大宋朝依舊還在,鄭智名義上還是大宋朝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