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無恥之賊,時代之變(第3/3頁)

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概念,便是地球是圓的,世界很大,還有好多地方,還有還幾塊大陸。

任重而道遠,卻是鄭智不得不做的事情,基礎科學倒是有現成的東西。以後深入,便要靠鄭智親自編寫一些概念性的教材,這些教材想來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這個節點,鄭智攜兵威之力,正是要真正進行變革的最佳時刻。在社會權利交接的真空節點,在鄭智一言而出,麾下之人一定會一絲不苟執行的時候,便是鄭智真正能進行改革的最佳時機。

若是權利交接穩定了,社會也穩定了,又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地方勢力關系,鄭智的改革難度便會急劇增大。鄭智永遠只是一個人,並非一個命令就能改變世界,命令的執行者才是主要的,整個體系的一致性才是鄭智能倚仗的東西。

但是體系的一致性永遠受到利益的左右。此時鄭智代表著這個體系所有的利益,將來興許就不一定了。

一切都不能等待,一切都不能拖延。勢在必行,爭分奪秒。越早做這些事情,便是越能帶來更大的成功。

鄭智不能拖上幾十上百年來慢慢讓社會自己產生變革,而是要做一個推力,推著社會往前走,縮短這個過程的時間。讓一切來得更快,讓鄭智在有生之前便能看到一個真正的起步,也能留下一個更加宏偉的藍圖。

鄭智所言,要打一百年的仗,顯然並非一句玩笑。即便鄭智不在了,這個國家依舊要按照鄭智的藍圖往前去走,只有做好現在要做的事情,這個藍圖才能不需要鄭智也能順利進行。

回到河間城內,鄭智迫不及待拿筆便寫,寫著水泥制作之法,石灰石與黏土的配比。期間還有兩道破碎碾磨的工藝,一道是生料的破碎,一道是成品的碾磨。

寫到這裏,鄭智便也犯了難。

卻是一個巨大的水力驅動的磨盤在紙上成型。

接著,一個水力驅動的紡紗機的大概草圖也出來了,還有概念解說。雖然鄭智不知道水力紡紗機到底該怎麽去設計,該怎麽去安排動力傳遞進行合理運行。

但是淩振麾下,有無數的匠人,鄭智畫出的草圖與概念解說,必然也會成為實物。這一切毋庸置疑。

最後再加一份命令,一定要把水力紡紗之物做出來,便也就足夠了。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也不只是在絲綢生產上的變化。

如今河北之地,已然種下了不少棉花。棉花第一次到得中原,再得一年,棉花必然開遍河北各地。

不論是衣服還是床上用品,實用方面來說,棉花比蠶絲更為合適,也比麻布更加舒適好用。棉花在禦寒上更加有效,甚至棉花還能制作出抵禦火槍與羽箭的鎧甲。

這個時代,因為鄭智,已然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