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女真之困,猛虎為刀(第2/4頁)

史進聞言,面色越發深層,卻是一邊聽一邊點頭。

鄭智處理女真的辦法。就是帶兵跟著女真人,既不與其主力開戰,也不讓他們就這麽輕輕松松跑了。

女真若是轉頭來戰,鄭智就走,大不了再退回古北口。女真若是不戰,那便一個城池一個城池去占領。宋人與女真人相比,契丹人必然更願意與宋人交好,何況契丹貴族包括契丹皇帝都在鄭智手上。城池必然不在話下。

如此便是逼得女真人無法安心發展,也不可能去整軍備武。若是女真人分兵,便是正合鄭智之意,就如處理完顏婁室一般,各個擊破而已。

若是女真人不分兵,而是也據城而守。女真人在哪裏,鄭智不去哪裏,到別的地方去就是。關外之地,面積極大,包括的東北三省與蒙古許多地方,還有女真部落的白山黑水之地,一直到茫茫西伯利亞。

女真人但凡真的轉攻為守,只會落入越來越困難的境地。女真人想集合全部力量野外以騎兵決戰,鄭智必然不會給女真人這種機會。

女真人見到的鄭智,永遠都會在高墻之上。鄭智寧願不要土地,不要地盤,也要上高墻。不論是城池,還是關口,女真人只要來尋鄭智,鄭智必然就要上高墻。

即便是關外,契丹人,漢人,此時屈服在野蠻女真的暴力之下。但是心中必然更容易接受鄭智這個漢人,這就是對比之下的群眾基礎。

若是這大金國能安安穩穩,重用漢人契丹人把地盤經營個幾十年,那麽一切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這女真人才是真正的那個大金帝國。此時的女真,根基太淺。甚至比之後世的滿人也相去甚遠。

不過滿人倒是享了女真的福。沒有大金國,就不會有後世滿人能統一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的前提條件。是百年大金國的統治,造就了關外各個部落民族的互相的基礎認同。才有了滿人真正能統一遼東少數民族的基礎前提。

也是因為大金女真,才讓這些叢林裏的部落第一次走出叢林,轉變了社會模式。從原來那些純粹的漁獵民族,變成了一個以農業耕種為主,漁獵為輔的社會形態。

從這方面來說,滿人必然要感謝大金女真。沒有宋時的大金女真,便沒有後世的滿清。

鄭智似乎也間接改變了許多歷史。沒有了女真大金帝國。那白山黑水的叢林裏,依舊還是漁獵部落林立,依舊還是互相為仇為怨。壓根就沒有真正統一的基礎前提。也不會轉變社會形態,不會有更加先進一些的生產力。

興許,再也不會有那個建立八旗制度的滿清。

就如沒有成吉思汗打下的統一基礎,就不會有後世蒙古這個民族,也不會有蒙古這個國家,或者蒙古草原這種稱呼。草原上依舊會有各種各樣的部落稱呼,興許有達旦、克烈、室韋、蔑兒乞、乞顏、斡亦剌等等雜亂無章的稱呼,語言互相有別,習俗既相似也各異。只有鐵木真之後的草原,才是蒙古。

也只有大金百年統治之後的白山黑水,才皆自稱女真。這才是八旗制度的基礎。否則,滿人憑什麽與大明在關外互相攻伐那麽多年?

即便滿人部落裏也出了一個完顏阿骨打,硬是征服了許多他族部落,在那與大明僵持不下的幾十年裏,沒有完顏如女真這般瞬間席卷天下的勢頭,便也沒有無窮無盡的戰利品作支撐。沒有完顏女真百年統治下轉變的社會生產模式,便也沒有那麽多後勤生產力作支撐,必然早已分崩離析。還談什麽入主中原。

一個以征服為開始的勢力,必然要以強大的武力來統治各方,要以不斷勝利的戰爭來壓制各方,要以不斷增加的戰利品來加強自己。之後才有長治久安的可能。

成功的一代天驕不少,如完顏阿骨打,如成吉思汗。失敗的也是數不勝數,如上帝之鞭阿提拉,如亞歷山大,甚至如拿破侖。後者,要麽身死之後,帝國成了一場空。要麽失敗一次,一切成了泡影。

秦州邊境,一千多騎士在原野上飛奔,弓箭各在手,追著那低矮山崗上的錦雞野兔狂奔不止。

劉正彥便也身在其中,張弓搭箭,快馬奔馳。這位年輕的將軍,當真弓馬嫻熟,收獲自然不差。

傍晚篝火連綿,簡易的營帳隨意搭建在平地之上,眾人皆是興致大起,酒肉不斷。

與劉正彥毗鄰而坐的折可求,提著酒碗與劉正彥碰了一下,一飲而盡,開口笑道:“劉相公,明日某陪你入林子裏,帶上一些好手。這雞兔之類,已然無趣。明日去獵一頭大蟲。待得獵到了大蟲,便回秦州去了。你我皆是主官,離開久了,總是不妥。”

折可求終於是要動手了,拋開這些隨行之人,與劉正彥入林子,一切已然就在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