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開國功勛(第2/3頁)

鄭智搖了搖頭道:“而今缺糧草,某帶一萬鐵甲先去,便是看折可求到底如何想。若是真要開戰,那便再讓後續之軍加速趕來。若是能並不血刃,便也免得大軍白跑一趟,節約一些人馬糧草。”

鄭智的想法便是知道那折可求能投降女真人,未必不能投降於自己。劉正彥沒死,折可求哪裏有資格與自己爭鋒,折可求顯然是一個能審時度勢之人。折可求興許還當有一個委曲求全,再尋時機的念想。

更何況鄭智在西北軍漢心中,早已是那主心骨一般的人物,這一點是折可求比不上的。鄭智若是潰敗千裏,折可求倒是有可能成事,鄭智得勝而回,折可求也當好好思慮一番。

快馬奔馳,便要備上無數的糧草供應馬匹消耗。馬步慢行,糧草自然節約無數。甚至健馬在路邊也能吃個半飽。這便是區別。幾萬匹馬,出了真正有草場的地方,口糧的消耗當真是一個大問題。重要性甚至不在人的口糧問題之下。

幾萬騎兵來去縱橫,對於中原王朝與勢力來說,負擔之重,可見一斑。

大軍西北走一趟之後,還要繼續南下,糧草更是重中之重,便也怪不得鄭智如此節省。

吳用聞言,對於鄭智所說的“兵不血刃”自然是不相信的,一個人起了野心,便也不可能收得住,所以開口接道:“殿下,那折可求野心已露,必然不會束手。即便折可求當真如此了,必然也是奸計在其中,就如謀害小劉相公一般,詐降來謀害殿下。殿下可不得輕信於人。”

“輕信?”鄭智微微一笑,有道:“那你是不知這位折相公是如何能屈能伸。”

“殿下,必要誅殺此子!”朱武也開口說道,便是怕鄭智真如吳用所言,落入了折可求的詐降之類的圈套之中。

鄭智聞言,面色一正,卻是不再答話。折可求的是死路還是活路,便在折可求請劉正彥遠獵之時早已注定了。若是沒有這件事,生死倒是二說。

這件事情的關鍵不是折可求能不能活。關鍵在於如何兵不血刃之下平定西北這一場可能發生的混戰,之後才是折可求生死之事。

鄭智不答話,吳用朱武,還有李綱,皆是目光盯著鄭智去看,便是希望鄭智聽進這些話語。

鄭智看得三人目光,卻是也並不表露心中所想,只道:“且行且看,這廝能蒙小劉相公,卻是蒙不了某。”

眾人聞言,方才稍稍放一點心。吳用卻還是有些擔憂,開口道:“學生此番定然要隨殿下同去秦鳳。”

鄭智自然知道吳用要隨自己同去的原因,便也點了點頭:“學究可隨軍。”

如此,這番商議方才算是定妥了。隨後便是李綱搬來一對賬簿與公文,開始稟報著各地政事,以及裴宣交上來的賬目。

鄭智一邊翻看,一邊聽著李綱詳細講解,吳用朱武也幫著分門別類,記錄著鄭智的批示言語,之後好行成公文下發。

時間不知不覺已然入夜,衙吏之類便也點起了燭火。

頭前的大廳裏,聚了一眾鄭智親兵營裏的軍將,而今鄭智的親兵,已近千人。其中沖陣之營,便有五百。另外還有三四百人專行傳令之事。

大廳之內,除了上值的軍將,其余軍將,皆聚於此。大戰剛畢,眾人聚在一起,便也是吃酒吃肉,消解這段時間行軍上陣的疲乏。

親兵營裏的待遇,自然是比其他部曲的待遇要稍好一點,火頭營來的酒菜,倒是豐盛非常。

牛大、楊再興自然是其中主將。如今牛大主要負責傳令之事,上陣也隨行。楊再興便是專職負責隨鄭智沖陣之事。

卻是這兩人都是大大咧咧的性子,廝殺沖陣也是見慣不慣,從來沒有想過要阻止鄭智以身犯險,也是有的時候沒有辦法,比如那懷安一戰,鄭智身陷險地,也是因為那一場遭遇戰,太過急切,鄭智一心想勝,下意識就紮進軍陣之中。

若是吳用在這親兵營,必然要伸手去拉住鄭智。如今這位燕王殿下位高權重,更是所有人的主心骨,所有人的依靠,如此犯險,實在不該。從古至今也極少有這般的主帥,真要論起來,李世民興許是一個。這也是李世民能在玄武門兵變得到大位的主要原因。

大廳之內,場面極其熱鬧,二十幾個軍將,雖然有些人不過是大隊頭或者都頭之職,卻是到哪裏都能高人一等。尋常一個營指揮使都比不得這親兵營裏的都頭有臉面。

老酒才喝一點,一個都頭起身,上前去敬楊再興與牛大,連幹兩碗,哈哈大笑起來,面色通紅,回頭面對眾人,高舉酒杯,開口說道:“諸位同僚,我等能有今日,皆拜殿下所賜,將來殿下必然會榮登大寶,稱天子陛下。諸位上陣,當更加奮勇廝殺。將來殿下萬歲之尊,必然不會虧待我等。到時候我們皆是那開國功勛,光宗耀祖不說,也福澤子孫萬代。可喜可賀,來來來,同飲一碗,敬殿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