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軍政之令,種家後人(第2/3頁)

趙桓聞言點了點頭,只道:“糧餉度支,便交於李卿審核之後,再來稟報吧。”

這朝廷到了江南富庶之地,短時間內,倒是並不缺錢。各家各戶,拿錢換官的,自然也是舍得。

劉延慶點了點頭,又稟報道:“陛下,出征之時,還請陛下親自前往主持典禮,如此也能鼓舞士氣。淮西少兵,此番一戰,定然得勝,凱旋之後,大軍士氣更是不同以往,如此也是為了將來與那反賊作戰提升士氣之舉。”

劉延慶倒是想得深遠,如今兵馬多是新兵,自然需要勝戰來提升軍漢們的自信。這淮西更是首選之地。

趙桓自然不會推遲,只道:“準奏,屆時必到!”

父子二人稟奏完畢,順利非常,便也告退而去。糧餉供應之上,當也該有一番進項。劉家初到江南,自然也該為自己打算一番,如今父子二人連住都住在衙門裏,出門也是囊中羞澀,將來若是要在這江南之地安家立業,自然也該置辦下一些產業。

興許也是鄭智算計之下,還是有些遺漏。這淮西之地,當初鄭智也只想著趕緊派人去占領下來,開始行政。沒有想到這趙桓南下之後,這麽快就能站穩腳跟。甚至還能立刻拉出一支隊伍去進攻淮西之地。

淮西離杭州並不遠,在杭州之北,東京汴梁與杭州之間的一塊地域,淮南之地,部分在淮西之北,部分在淮西之東,淮西這個名稱,其實也來自淮南,稱之為淮南西路。淮西主要是安徽,也有湖北一部分,還有河南少部分。明朝朱元璋麾下,主要力量的大部分,大多來自淮西之地。

鄭智還在回東京的路上,劉延慶已然率領一萬五千余人兵出杭州,直奔舒州(安慶及安慶以西)而去,舒州知府種洌,乃種師中之子,年不到三十,小鄭智三四歲。之前也在軍中效過力,而今被種師中派往舒州為知府。

聽得劉延慶率大軍而來的消息,一封書信,快馬直去東京。

卻是種洌也知,東京的援軍是不可能有劉延慶來得快的,麾下百十號從東京帶出來的精銳,加上當地一些衙差與新招的行走軍漢,顯然守不住城池。

卻是種洌並未直接退去,而是率兵打馬往官道向南,便是去打探劉延慶大軍的消息與虛實。

倒是這漢子也不負種家名聲,絲毫無懼,直奔劉延慶大軍而去,座下百十健馬。

劉延慶麾下人馬,倒是精挑細選了一番,也盡量湊出了一些鐵甲與好兵刃,江南之地,匠人倒是不缺,兩三千套鐵甲倒是也湊出來了。還有幾百江南駑馬,加上劉延慶從東京帶來的幾百親兵鐵甲。

聲勢看起來也是不差。

淮西多丘陵,也多水系。淮西與江南的邊境,就是長江。一北一南。

種洌站在大江之北,看著江對面旌旗招展,正在四處尋船只渡江。

種洌也不著急退走,而是一直沿江觀看,一直到劉延慶麾下所有人馬都聚齊出現在視線之中,計算幾番,方才打馬北去。

舒州治所懷寧城內(潛山縣),衙門裏忙作一團,剛剛接手的戶籍資料,土地改革的新資料,皆在打包北去,直入種浩所管轄的廬州(合肥)而去。

卻是種洌回城,並未急著走,而是提筆在寫告示,告示內容,便是警告舒州之內,大小之族,不得再強奪百姓之地,否則大軍再來,當人人治罪之類。也在一遍一遍說著不得多時,燕王大軍就會再入舒州。

種洌更是親自四處監督告示張貼,一些大家族,種洌也是親自帶兵到府一一拜訪,恐嚇警告幾番。

直到劉延慶大軍越過潛水河,兵臨懷寧城下,種洌方才打馬往北而走。種家子弟來淮西,雖然並未帶兵,但是多少人人都帶了百十號士卒,分地而守不成,聚集起來總有千余精銳。便也當合力守衛一處關鍵所在。這關鍵所在便是廬州。

再發動百姓之人,抵禦劉延慶之攻勢,為東京援軍爭取時間。城池丟失容易,再攻打便是困難。種家後輩,也不乏勇武之人。種洌顯然就是其中一個。

所以種洌心中,這廬州為關鍵,必然是要守的。種浩為種師道之子,新任廬州知府,身邊兩百余鐵甲軍漢同來。兄弟匯合,顯然也是同心所想,廬州乃戰地。

這江南之地的世家大族,對於大宋朝的支持,顯然是不遺余力的,支持力度甚至超出了鄭智的預料。江南鄭智並非沒有來過,也見識過江南的富庶,卻還是未想到皇帝帶著幾個人到得江南,也能瞬間站穩腳跟,幾個月之內就組建一支不小的軍隊。

便是當初,鄭智以為趙桓這般到江南,連各方印鑒之類都來不及帶走,到得江南必然是事事都要從頭開始,各大衙門,中樞機關,乃至行政渠道,都要一一建立,短時間內必然不會有能力做那出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