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千裏戎機,眾生百態(第3/4頁)

布巾蒙面的鄭凱,早已看不出多少萬軍之帥的模樣,唯有那滿臉的風沙,混合著還未幹透的汗液,在面龐之上形成一層濃厚的汙垢。

身側一個年代青澀的漢子,面色越發的黝黑,看著面前的拉下面巾的鄭凱,咧著一嘴的白牙,笑道:“殿下,你這胡茬子,當真好看。盡顯男兒本色。”

說話的青澀漢子,自然是魯猛,說話之間,也還在摸著自己下巴的絨毛,對鄭凱一臉的胡茬當真羨慕至極。

鄭凱回頭看了一眼魯猛,也是發笑,摸著自己的肚皮,卻是說了一句其他話語:“他娘的,今夜當吃頓好的。”

鄭凱以前並不說臟話,即便軍校之中,講武學堂之中,都是軍中漢子,臟話不少。卻是鄭凱並不說,因為鄭凱還有一個李綱這樣的老師,也還有家中的母親,管教之下,不免也會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

如今卻是不同,因為這句他娘的,潑韓五每日都掛在口中,鄭凱便也受了影響。

韓五韓世忠便也在身側,面色帶笑道:“他娘的,哈剌魯人倒是見機,知道老早派人來接洽,躲了一番血光,哈哈……”

三十多歲的韓世忠,笑得極為的肆意,自從出得那玉門關,當真是未逢一敗,甚至連一個趁手的敵人都沒有。契丹人已然收縮了勢力,便也是為了集結更多的力量,準備一場大戰。

大軍十五萬,五萬騎兵為先鋒,鄭凱身後幾十裏,便還有四萬騎兵在路上。身後百多裏,便是劉正彥十萬大軍,皆是騎兵。

卻是這出征,並非就這麽點人。草原達旦部落,也有十幾萬人隨行,卻非作戰部隊,而是牛羊遍地,一路隨行遊牧而來。

這也是蒙古人的戰法,為了保障基本的後勤補給。大軍遠出幾千裏,靠補給線運送,顯然不現實,只能當做輔助的手段。真正的補給,便是那十幾萬達旦人滿上遍野的牛羊。

蒙古人西征,便是如此保障後勤,一個一個的部落,帶著無數的牛羊跟在部隊之後。以戰養戰,若是不夠,便有部落牛羊來補充。

此番出征,戰略目的並非要占多少地盤,而是要以把這漢人的威勢讓西域之人知曉,讓西域之人折服與臣服。以名義上的統治來管理這片混亂的區域,都護府是必須要建立的,但是大量的漢人駐軍並不現實。卻是鄭智也有未來的打算,每過幾十年,必須要遠征一次,保障都護府壓制所有西域民族的威勢。

有遊牧之民作為遠征的保障,對於西域的掌控,必然比漢唐要強有力得多。若是待得將來能有鐵道火車這種東西,便是更簡單了許多。

保障一條道路的暢通。保持一個漢人的威勢,那海灣之地,那突厥之人,也就便與掌控。海灣周遭之地,終究還是要靠海路進行掌控,雙管齊下,才是讓海路先頭部署能站穩腳跟的關鍵。

站穩腳跟是其一,站穩了腳跟,才是慢慢掌控的基礎。便如英國對於印度半島的掌控,也就是這麽一個步驟。

這一系列的謀劃,不知讓鄭智在地圖之前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

河間府中,有一個與別的衙門都不一樣的地方,看起來毫不起眼,卻是這幾年這河間府沒有一個人會小看這處衙門。

這個衙門便是巡查司。巡查司裏,盧俊義與燕青兩人上下而坐,皆是眉頭大皺。

便聽盧俊義說道:“吳政務使之事,明日裏你入宮一趟,密報上去。至於如何,便當陛下來定奪吧。”

燕青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只要報上去了,吳政務使必然知曉是我們巡查司密報上去的,往後當真不好打交道了。”

盧俊義眉頭皺得更緊,說道:“我們巡查司,本就是做這事情的,職責所在,便也是沒有辦法。此事若是交到刑部去,怕是到不了大理寺就沒有下文了。”

而今地方衙門,不同以往,乃分權而治。知府知縣衙門,管理政務之事,也掌管巡捕緝拿之事。但是知府知縣衙門,卻是管不得案件審理定奪。

審理定奪由大理寺下大理寺各地分署掌管,大理寺如今權勢極大,也是朝中與行政院、樞密院平起平坐的衙門,大理寺卿裴宣更是剛正不阿。

大理寺各地分署長官,品級也與知縣知府同級,互不統屬。大理寺便是法院,卻是這法院獨立在所有衙門之外。這般的制度自然是極為先進的。甚至這案件審理定奪,也有巨大的變化,訟事這個行業也逐漸興起,官屬訟師,民間訟師,數不勝數。

倒並非是訟師是什麽利益巨大的行業,而是而今科舉,想要進京考取功名的,必然要有訟師的經驗,要有當地大理寺發放的證明,至少要參與過三起案件的訴訟經歷,還要當事人簽字,方能參與科考。

所以只要是讀書人,盡管再不喜歡訴訟之事,也要熟讀各類新法,參與幾件案子。這才是訟師數不勝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