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東西之道,女真之悲(第2/3頁)

不願遷徙的,也會把手中的土地低價賣出去,願意花錢去買的人也是數不勝數。關內之地的土地交易,朝廷法度控制得極其嚴格,關外之地的土地交易,卻是絲毫沒有控制。

這也是吸引更多的人去關外之地置業的辦法,置業這種事情,雖然看起來只是買賣。但是以後的影響便是巨大的,待得女真之亂徹底平息下來,也後帶來人口的遷徙。

關外漢人還是太少,土地卻並不貧瘠,黑土地也是糧倉。這裏,也將是魚米之鄉。

這裏的冬天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早,積雪已經開始覆蓋大地。

嶽飛從黃龍府城南方不遠的危州城出來了,馬蹄踏著積雪,步履緩慢。

白色的棉甲上點綴著無數的銅鉚釘,棉甲裏內襯著一塊塊鐵片,棉甲之內,便是棉襖。這種鎧甲,其實是明朝才會有的東西,卻是提前了幾百年出現在此時的東北之地。

一列一列的白色鎧甲,在馬背上冒雪前進,巨大的火炮車架,更是深深陷入積雪之下的泥濘裏。馬匹與人,不斷拉拽著火炮往前。

馬背上的騎士,腰間的長刀,肩上扛著的火槍,火槍前頭還有刺刀。萬余支火槍,耗費了整整一年多時間來打造。

火槍的訓練,也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此時便是嶽飛,也扛著一杆火槍,那三石的硬弓,也在馬背之上。

黃龍府已然是一座孤城,黃龍府往北,其實還有幾座低矮的城池,卻是也意義不大。

唯有這黃龍府城,算得上是一座要塞。也是這座要塞,成為了女真人最後的防線。

奈何從河北來的火炮,越來越多,到得而今,已然有了四百多門巨炮,四百多門巨炮在黃龍府城之外分了幾個炮兵陣地。

操炮手中,許多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來自從講武學堂分出來的滄州炮兵學院。

講武學堂如今分出去了許多學院,海軍學院,炮兵學院,基層軍官學院,軍事科技學院。

講武學堂如今倒是其實成了一個戰爭研究與戰爭指揮的學院,其實是軍官晉升必須的進修學院。

新兵的緊張,在老兵眼裏,倒是並不在意。大多也知道一戰之後這些新兵自然就變成了老兵了。

也是因為如今的軍隊建設以及新兵的培養,不比從前那般的粗陋。這些新兵的素質都是極好的,心理素質也有培養,紀律上極為嚴格。只差一次實戰的升華。

這些變化,與軍校的建立,軍官的素質,也是分不開的。新兵的培養,與軍官的素質息息相關,與心理的建設也息息相關。

而今這大夏朝的軍隊,早已有了一套極為成熟的心理建設之法。從家國天下的觀念,到民族主義的培養,到歷史的普及以及教育。這一套體系,鄭智更是親自參與了建設。

這也是軍隊奮勇與忠貞的教育之本質。

操炮手一次一次的計算著距離,對照著彈道與設計角度的表格。嚴肅而緊張的做著一切《操炮手則》裏規定的準備工作。

嶽飛也不再年輕了,幾年已然三十六歲,面龐上的青澀早已消失不見,唯有一臉的剛毅。

嶽飛的青春年華,都耗在了北國之地,每年的大雪紛飛,早已見怪不怪。

昔日裏的大宋朝,早已只是記憶。那時代的變革,嶽飛甚至都沒有親身參與其中,在這關外的北地,連改朝換代的消息都來得極晚。

嶽飛唯有被動接受這一切,有些悲傷,也有些憧憬。每一次回河北,嶽飛總會經歷一次長見識的過程。

就如那加固遼陽城防的水泥,大炮轟在那水泥城墻上,也不過只是留下一個印記。

人民安居樂業,社會越發富庶。這一切的變化,也讓嶽飛越發的憧憬,憧憬著未來這個華夏之國。

對於民族國家的忠心,嶽飛不比任何人少。所以對於這場朝廷準備了幾年之久的大戰,嶽飛也比任何人盡職盡責。

嶽飛站在城頭之下,看著城頭上的女真人,似乎依然看到了女真人臉上的恐懼。

黃龍府並非沒有經歷過炮擊,卻是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火炮。原來的炮擊,最多只算得上是騷擾,十幾門依然就是多的。

也是嶽飛每次接手了新的火炮,總會派人拉到這城下來試驗一下,看看這火炮的威力是不是如公文裏說的那般威力巨大。

卻是女真人也從來沒有預料到這回漢人再來,竟然有這麽多的火炮。

城頭上的守將,便是嶽飛的老對手,如今年紀越發大的完顏斡離不。兩人乃宿命之敵。

斡離不裹著厚厚的貂皮,幾層臃腫的貂皮之外裹著加寬的鐵甲,面色陰沉的看著城外正在準備的大軍,心中的詫異有許多,從那奇形怪狀的槍,到白色的鉚釘鎧甲,再到那幾百門大炮。

斡離不心中不詳的預感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