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3頁)

大英帝國曾經的不可一世,也不能真正統一自己地盤幾個小島。這便是東西方另外一個差別所在。

西方並未是沒有統一過,也並非沒有出過秦始皇這種大一統的一代天驕。只是西方,分崩離析,就是分崩離析。一個宗教之下也沒有用,依舊還是分崩離析。

這也是其他世界的幸運,也是中國能再次崛起的機會之一。若是歐洲長久以來都是個大一統的國家,中國再次崛起的難度,就會成倍數增加。

上天終歸是公平的。中國得天獨厚幾千年,也會式微一百多年。西方得天獨厚兩百年,但是也不能真正一家獨大,也給了中國再次崛起的機會。

一百多年,對於人類歷史來說,實在不足為道。即便拿中國的歷史來說,也是微不足道,華夏式微的次數,也有好幾個一百多年。過去之後,便也算不得什麽。

如此想來,才是歷史正確的看待方式。自卑,便是最為可笑的事情。

“嗯,灑家記不得這麽多,陛下把這些東西都寫下來,到時候灑家就按照陛下寫的來做就是。是栽贓陷害,還是無事生非,陛下都寫下來。”魯達沒心沒肺說得一句,也在抹著滿嘴的油膩。

卻是魯達這麽直白的一句,說得左右之人面面相覷。這種事情,也唯有魯達能說得這麽直接了。

倒是鄭智聽言有些發笑,便也笑道:“你這廝就不能自己動動腦筋?”

魯達並非是自己不動腦筋,也並非魯達沒有這些腦筋。就如在邢州之時,魯達處理反叛之事,便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在其中。卻是魯達覺得這種事情,在座每一個人都比自己擅長,便也不需自己操心這些。

“灑家打仗必然敗不了。”魯達也只回答這麽一句。

鄭智笑著搖了搖頭,左右看了看,目光終究是盯到了吳用身上。

吳用見得鄭智目光看來,心中了然,便是知道鄭智是想吳用隨魯達遠洋出海,到那化外之地去。

吳用潛意識裏有些抗拒,去那萬裏之外,便是離這朝堂權柄越發遠了一些,卻是吳用也不敢直言拒絕,只得開口說道:“陛下,臣還要忙那淩煙閣之事……”

鄭智心如明鏡,直言說道:“淩煙閣還能拖上幾年,交給別人也可以。要是此番出海之事辦妥,回來之後加封國公,百年之後,那淩煙閣上,也當有你一席之地,受世代香火不輟。”

禦下用人之法,因人而異。吳用顯然是逃不出鄭智的手掌心。鄭智甚至還有這心思來說服吳用幾句,便是知道吳用這人,就吃這套。直白命令,也可以,卻是也要講點人情,也讓吳用辦事賣力一點。

吳用聽言果真覺得有些受寵若驚,再想魯達說三五年時間而已,三五年時間倒是不長。吳用已然點頭起身,作揖而拜,口中說道:“陛下,臣一定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以死效之!”

魯達聞言也是大笑道:“好,這般就穩妥了,那些栽贓陷害,無事生非的事情,老吳頭最為擅長,黑的也能說成白的。灑家打仗,老吳頭害人,天作之合。哈哈……”

這一語,整個大廳都回蕩著眾人的笑聲。

種師中更是擡手指點著魯達,笑道:“魯達,你這廝……哈哈……”

倒是吳用顯得有些尷尬,看著眾人大笑不止,看著鄭智也是大笑不止,也只得擠出一個尷尬的笑臉。

待得又是一番推杯換盞,席間眾人,已然都是面紅耳赤模樣。

鄭智便是又想起了點正事,說道:“吐蕃之地,可直通天竺,吐蕃西南便是天竺,也有大片的平原,物產也是極為豐富。而今西南戰區有些一籌莫展,當轉變一個戰略思路。諸位可有什麽好計策?”

種師中聞言,開口便答:“陛下,此事樞密院已然開了幾番戰略研究會議,有了幾個簡單的應對之策,細節之處還未成文。本想待得計劃擬定完成之後再來稟奏,此事陛下既然先行問起,臣便淺談幾語。”

鄭智點頭示意種師中繼續說。

種師中便是開口又道:“吐蕃之策,分南北兩策。吐蕃自從松贊幹布建立的王朝覆滅以來,幾百年皆是一盤散沙。只是地勢太高,難以攻伐。以蜀地往北,便是驅狼逐虎之策,以軍備與物資拉攏一些部落,以致吐蕃之人互相攻伐,如此大軍上高地,便可漁利其中。南策為輔,北策當為主,可讓達旦與室韋人組成聯軍南下,以戰服之。”

鄭智想了想,便是知道種師中之法,當真是可行之法,便是後世滿清統治吐蕃,其實就有種師中所說的北策的影子,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向來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蒙古草原上的人,對於高原更為習慣一些,不論是海拔還是寒冷的氣候,草原人顯然都跟能適應。歷史上吐蕃內部的問題,也經常仰賴草原之外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