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復合之議

“這盧植老兒,端的是太無恥了!”

站在廣宗城城樓上,郭泰這位逐漸已展露頭角的黃巾驍將瞅著對過那連綿十余裏的北軍營寨,忍不住低聲罵道。

也難怪郭泰心中憤懣,因為自打他們夜襲了北軍營寨之後,北軍便一改之前輕敵的表現,完完全全地向他們黃巾軍乃至天下世人展露何為大漢正規師的無懈可擊,雖然張煌仍在處心積慮地尋找著任何可以擴大勝勢的機會,但是奈何北軍再也不中計。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眼下的北軍是打算依靠強勁雄武的軍勢一點一點地碾死他們,這種陽謀上的用兵,比起陰謀來說更叫人無可奈何,甚至是絕望。

[兩軍士卒的實力素養差距太大了……]

同樣觀望著遠方北軍營寨的張煌默不作聲,心中暗自嘆著氣。

倘若說將平鄉黃巾比喻為身手敏捷的年輕人,那麽北軍就無疑是一位體魄強健的壯漢。最初,年輕人趁著大漢輕敵打盹的時候給了後者一拳,算是把大漢給打怒了,於是乎,大漢雙拳齊出,恨不得兩拳打死年輕人,卻不想年輕人趁著他出手還未收招的空擋朝他肋下猛擊了一肘,把壯漢打得灰頭土臉。

問題來了,如今那名半瞌睡的大漢已被打醒了,雙手捏著拳頭,要麽不出招,要麽就是一記猛拳揍地年輕人連連後退,再不給後者偷襲的機會。而待被逼退的年輕人準備再上前時,那名大漢又再次將拳頭捏了起來,隱而不發。

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根本不敢再上前,因為他怕上去偷襲直接給大漢蓄力已久的拳頭給砸死。

產生這種畫面的唯一原因,就在於兩者本身的實力相距實在太大。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張煌也是毫無辦法,雖然說他是有天賦沒錯,但是某些局限性使得他頂多擅長在戰場上靈機應變,說白了頂多只是擅於戰術而已,而如今在實力明顯超過平鄉黃巾數籌的北軍面前,戰術上的優勢根本打不開局面。更別說,張煌還不一定每次都能在戰術方面蓋過盧植。

[若是有郭奉孝在……]

張煌不由得想到了他在潁川荀氏書院結識的知己郭嘉。

在他印象中,其實善於打仗的將領也認識不少,比如孫堅、徐琨、臧旻、郭典等等,但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將領幾乎都是“戰術”強於“戰略”,說白了,就是極為擅長打贏一場局部戰爭,但不一定每次都能沉重打擊到敵軍的要害。這是眼界高低上的差距。

至於擅長“戰略”的人,張煌也不是沒碰到過,比如當初襲擊廣陵的會稽叛軍的主帥申滎,雖然此人在“戰術”上被當時的揚州太守,也就是臧霸的叔公臧旻吊打,五萬叛亂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在“戰略”上呢?申滎卻將整個廣陵騙得團團轉,以至於當所有人都以為廣陵一方必勝的時候,會稽叛亂軍卻趁機從海路迂回偷襲了廣陵郡的後方腹地,直接導致大半個廣陵郡失陷。

毫不誇張地說,若不是孫堅的外甥徐琨帶領著張煌他們一群小家夥冒險偷襲了叛軍的主營,並且張煌等人不知為何得到了那位神秘的鬥篷人的暗助,或許整個戰況就將徹底改寫,根本等不到後來孫堅帶領著赤幘軍以及張煌他們直搗黃龍“誅殺”會稽叛軍的“皇帝”許韶。

如果說申滎是張煌所遇到的首位強於“戰略”的俊傑,那麽憑借張煌等人寥寥數語便能參透當時所有戰況的郭嘉,無可厚非便是“戰略”上的用兵大家。

包括如今北軍的主帥盧植。

或許盧植在戰術乃至臨機應變上甚至還不如張煌,但是他在戰略上卻把握地十分到位,步步為營逐漸蠶食平鄉黃巾的勢力範圍,逼地張煌這位有膽量兩度偷襲北軍的黃巾“賊帥”,如今也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而張煌之所以想到郭嘉,那是因為他認為如果有郭嘉相助的話,他就能夠洞察北軍的要害,無論是正道用兵還是奇謀奇兵,都不至於像眼下這麽束手無策,只能被動據守,眼睜睜看著如同一只巨獸般的北軍,一步一步地碾壓過來。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只是奢望罷了。因為縱使郭嘉願意拜張煌為主公,幫張煌打拼基業,但卻不代表郭嘉會願意放下儒家子弟的身份,投入黃巾為賊。不管黃巾軍的口號如何,民間的口碑以及聲望如何,對這大漢傳承四百年的天下而言,終歸是不折不扣的叛軍、反賊,這就意味著他們注定不會得到太多士子的支持。

而這,恰恰也正是黃巾軍的窘迫處境:他們不缺沖鋒陷陣的猛將,也不缺能打贏一場戰鬥的擅長戰術的將領,但是,他們缺少會從戰略層次看待整個起義戰役的智者。歷史早已證明,無論是張氏三兄弟,還是一度擊敗了皇甫嵩與朱儁的潁川黃巾渠帥波才,或是殺南陽太守逼近司隸的南陽黃巾渠帥張曼成,亦或是黑山黃巾兩代主帥張牛角與張燕,皆只是擅長戰術的將領,遠遠達不到放眼整個天下看待整個戰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