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集結!善戰之將!(二)

自皇甫規亡故、張奐亦亡故、段颎受官宦牽連在牢獄中飲鴆而亡,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結束了他們長達數十年的時代起,軍方、乃至武人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即便後來何進、何苗兄弟入主了軍方,卻也依然不被看好,至少在文官們眼裏,軍方那些武犢子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正所謂天底下永遠不缺才能傑出的英傑,國內各地陸續的叛亂、或者是外族趁大漢國力虛弱的進犯,亦或是去年震驚整個天下的“黃禍”爆發,使得許許多多的人才陸續步上了天下這個大舞台。

皇甫嵩、公孫瓚、孫堅、董卓、丁原、曹操、鮑信、劉備,等等等等,再加上本來就小有名氣的比如袁紹、袁術、劉馥、劉表等等,可以預見,日後有能力執掌大漢軍方權柄的人才,正在迅速冒頭、成長。

而在這段承上啟下連接兩個時代的空白期間,張溫作為原司隸校尉填補了軍方目前缺少重量級人物的空缺。

車騎將軍張溫,這位老將其實談不上什麽名將,武力值平平、謀略也平平,更別說能與“涼州三明”相提並論。

但是張溫為人十分平和、圓滑,雖然優柔寡斷但也溫藹客氣,再加上他與文官圈子關系不錯,最早又受曹操的祖父曹騰推薦提拔,這使得張溫在軍方、文官圈子以及宦官群三者間都能得到不低的支持,是極佳的調和劑。

因此,大漢朝廷推出這位老將臨時擔任軍方的二把手,這並不出人意料。

但問題也來了,張溫所達到的最高成就不過是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是幹嘛的?最簡單的理解,司隸校尉就是像明朝時東西廠、錦衣衛之類的監察機構,但是它的職權要遠比後兩者大地多。

司隸校尉,有權監察、彈劾、處置任何對大漢不利的事端,包括對朝廷的治國策略提出質疑、彈劾朝臣、監督京師以及地方。更關鍵的在於,它擁有直屬的軍隊,職權範圍覆蓋禦史台與“三尉”,是三尉名義上的上司,可不像京兆尹那樣只負責民生。

司隸校尉、尚書令、丞相,這是這個時代最特殊的三個官位,因為種種原因職權大到不可思議。刨除丞相不必多說;荀彧時代的尚書令幾乎就是他的一言堂,曹操不在的情況下由他負責所有的事物,三公九卿幾近成為擺設;而司隸校尉,更是一度淩駕於軍方,尊貴甚至還在三公九卿之上,弄到最後攤子鋪得越來越大,曹操沒辦法只好由他自己兼掌,丞相兼司隸校尉,可笑之余難免也讓人心驚。

說句不客氣的話,也就是人際關系特殊、機遇特殊的張溫,能夠讓軍方、文官、宦官三者皆默許這件事。當然了,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仍舊還是在於張溫為人沒什麽野心,屬於是比較容易被說服或者操縱的。

而這回被朝廷推出來當征西軍的統帥,張溫也知道朝廷是迫於無奈,本來皇甫嵩是最佳的人選,可誰能想到這家夥不知道哪根筋搭錯,死活就是不出兵援助董卓。

這下好了,天子震怒,張溫無可奈何地被朝廷抓了壯丁。

不過,張溫也清楚自己的能耐,因此在接受了天子劉宏的任命後立馬要求援助力。雖然他不怎麽擅長征戰,但是只要他的部下擅長領兵作戰,兩者也相差不了多少。

這不,幾位在張溫看來很有本事的將領們臨時被他抓了壯丁,被他單方面加入了大名單。

八月中旬,董卓因為接到了來自朝廷的調令,帶著張煌與三百近騎衛日夜兼程趕到了美陽。他沒有帶李儒,一來是李儒畢竟是文官、吃不消日夜兼程的趕路;二來,董卓需要有人留守隴西郡南部,李儒與段煨一文一武,哪怕董卓不在隴西也應該不會出現什麽差池;至於第三點嘛,終歸董卓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之前隴西軍之所以損失嚴重那是因為被皇甫嵩暗算,不得已而與韓遂交鋒,如今張溫已扛起征討西涼叛軍的大旗,若不趁機討要點好處,董卓是絕對不肯出動隴西軍的。當然了,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隴西軍普遍士氣低迷,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復戰力。這點將會是董卓對付朝廷以及同僚責問的最佳證據。

董卓抵達美陽軍營的當日,張溫便下令在帥帳內設宴招待,替董卓接風洗塵。雖然因為軍中紀律的關系不得已以茶代酒,使得這場接風宴少了幾分情趣,但看得出來張溫十分器重董卓,竭力想要拉攏他。

後來張煌才知道,董卓這家夥奮起於皇甫規擔任護羌校尉的時期,並且在張奐任職護羌校尉的士氣擔任過軍司馬一職,說白了,這廝是“涼州三明”當中連續兩個大人物手底下的兵,在軍方的資格老地不得了,也難怪連孫堅都不得不知難而退。

要不是董卓野心大,並且性格直爽得罪了不少文官,否則以他的資歷,簡直可以說是坐等升官。跟他比起來,孫堅只能算是新人,也只有出身名門的皇甫嵩可以壓董卓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