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暗流(一)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原本屯兵於西涼,為涼州刺史,在宮廷發生巨變時率軍抵達雒陽,繼而掌握了朝中大權,廢少帝劉辨,擁立劉協為帝,改年號為初平元年。

要知道董卓可不比前大將軍何進那樣昏昧無能,他也稱得上是赫赫有名的武人,有主見、有權謀,統帥數萬西涼兵馬,對待政敵,董卓顯然要比何進心狠地多,他從來不和他與他建議沖突的人廢話,一個字,殺!

只要殺光了與他意見相左的人,那麽剩下的自然會與他一條心,這是這位多年屯守在西涼的武人的思維方式。

作為武人,如今董卓擔任相國一職,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顯然是位極人臣,世人皆以為他會將幼帝劉協當成自己的傀儡,但是事實上,董卓並沒有做出任何逼迫劉協的事。

相反的,他確實是在教劉協帝王之道。

為何大漢皇室頻頻生亂?為何外戚宦官橫行朝廷有恃無恐?

董卓以為,這是皇權威儀已喪的體現!

畢竟眼下大漢,早已不復往日平靜,天下盜賊多發,朝中禍事頻頻,已不再是太平盛世年間,作為一國之君,當是要有氣吞山河、睥睨天下的魄力。

正所謂[亂世需用重典],董卓想教給劉協的,便是先秦嬴政的【霸道】,即便是王霸之道,但凡不服者,殺!

倘若唯唯諾諾,自身毫無主見,如何能治理這偌大山河?

為此,董卓將教授劉協孔孟黃老之道的學士盡數趕出宮外,亦嘗自稱太師,輔佐劉協治理大漢偌大天下。

而他的教育方式,與別人大不相同,畢竟董卓是個武人,並未讀過多少書,他僅僅是想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傳授給劉協。

董卓認為,自古以來,那位明君不是手染鮮血,秦王嬴政、漢高祖劉邦,比起用德操拉攏人心,最過便捷的方式,不外乎殺人立威。

而如今漢室正值飄零、人心思亂,當用重典震懾天下宵小,重震皇室威信!

從某些角度說,董卓說的並沒有錯,但問題是,大漢受孔孟黃老學說影響甚深,別說滿朝文武無法認同,就連劉協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

或許董卓真的懷著一顆輔佐皇室的心,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大有問題。

首先,他派人鳩殺了何美人與少帝劉辨。

因為朝中多有不忿他廢劉辨立劉協為帝的官員,為了斷了這些人的想念,出身西涼的董卓一招釜底抽薪,一不做二不休,幹脆將何美人與劉辨鳩殺,這樣一來,不管那些朝官願意是否,只要還想在朝中為官,便只能輔佐劉協。

要是惹得那些朝官不快,棄官而去,董卓也無所謂,畢竟偌大天下,有才能何止萬萬千千,倘若那些朝官心中憤恨,聚眾鬧事,那麽董卓便可以以叛逆之罪將他們盡早除去,免得日後生出禍端。

董卓教授劉協的為君之道,那是徹徹底底、非常極端的王霸之道。

或許有人認為董卓自稱太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些都是他威逼劉協的表現,其實不然,要知道董卓是個武人,而且是一個久經沙場、多少次浴血奮戰的武人,但凡這類人,其實對掌握朝政並不多少興趣,僅僅只是為個虛榮罷了,人活一世,哪個不是為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而奮鬥一生?

至少,董卓並沒有逼迫劉協,但凡國家大事,他仍然還是叫劉協自己做主,他只是看不慣朝中有些老臣倚老賣老,以此幹涉劉協。

當然了,也不怪朝中官員痛恨董卓,因為董卓在有些方面確實是欠缺道德。

別的不說,董卓曾多次夜宿皇宮,後宮宮女,見到貌美者,甚至不過問宮內管事便將其帶到自家府邸玩樂。

而且,董卓麾下西涼士卒也曾經假冒剿滅事宜,搶掠百姓,掠婦女財物、裝載於車,還歸洛陽,而對於此種惡行,董卓卻視若無睹、包庇麾下西涼士卒。

朝中清流黨人,尤其看不慣董卓與他手下如此惡行,其實也難怪,要知道董卓與他麾下兵馬久屯西涼,誰都知道西涼是個什麽地方,百裏無人煙、鳥不拉屎,荒涼至極,而平日裏營中士卒用來取樂的方式,便只有飲酒與鬥毆,久而久之,世人便道西涼軍最過悍勇、卻也最無人性,其實那都是與環境有關。

酒水、武藝、女人,這三樣不光是董卓最喜愛的,也是西涼士卒最喜愛的,其實那都不難理解,要怪就怪董卓如今太過強勢,惹地其他人心中不快,又見太過張揚、肆意妄為,如此才惹得朝中文武大臣心中憤慨。

初平元年七月,因為摯友袁紹惹怒了董卓,如今在渤海為太守,驍騎校尉曹操在結束了早朝之後,也沒有了去其他地方玩樂的興致,準備回自家府邸。

走著走著,曹操回想起了剛才早朝上的一幕,越騎校尉伍孚在朝服內暗藏短刀,於朝上刺殺董卓,卻不想反被董卓制服,最終落地個目無天子、以下犯上、行刺朝中大臣三大罪狀,施以剖剮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