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動搖的心

對於賈詡預測的結果,說實話陳驀並不是很相信。

即便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事物都顛覆了他以往的認識,無論是武人的立身根本[戾氣]還是那所謂的妖術,但是,撿幾粒隨處可見的石子就能卦算出兇吉禍福,這讓陳驀有些難以置信。

然而事實證明,賈詡占蔔所得的結論是正確的,半個時辰後,竟然真的有一支為數不少的輕騎追了上來。

那是一支裝備精良的輕騎兵,迎風飄揚的黑底旗幟上用白色圖案繪著一只肋生雙翅的熊……

飛熊軍!

那是當初董卓麾下號稱最精銳的輕騎兵,便是因為這支軍隊的存在,羌人等草原外族這才不得不對董卓俯首陳臣,而如今,這支西北境內最精銳的騎兵大部分已落入了郭汜、李傕手中。

不得不說,飛熊軍是一支作戰能力極強的隊伍,是早期董卓用來震懾西北羌族的兵馬,軍中士卒個個弓馬嫻熟,幾乎都有著以一當十的實力,它在羌族人眼中的威懾力不亞於鮮卑人眼中的白馬義從,與白馬義從並稱為震懾大漢邊境的兩大輕騎兵。

但是比起號令嚴明的白馬義從而言,飛熊軍作為軍隊確實存在著一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軍中的士卒構成並不是單一的漢人,其中也存在著一些羌人、氐人等外族人,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為,無非是董卓本人就混有外族血脈。

其實,祖輩與外族通婚的現象這在西北等地而言極其普遍,像馬騰、董卓等威震西涼的豪傑,他們的血液中流淌的並不單單只是漢族人的鮮血,說到底,這也與當初漢朝所制定的、類似於以夷制夷的國策有關:拉攏並吸收一部分親漢的草原民族,以聯合打擊對大漢抱有敵意的勢力,以減少來自於草原的威脅。

其實,在西涼等地、尤其是天水郡、武威郡,當地人對於羌人、氐人等草原民族並不會像中原等地的士人那樣抱以種族歧視的目光,而羌人、氐人等草原民族也不像傳言的那般野蠻、蠻橫,雖說西北曾多番引起叛亂,但是引起叛亂的最終原因,無非只是因為糧食。

不過說到底,出身羌人、氐人的士卒總歸要比漢人難以教化,而當初董卓之所以能降伏西北,也並非是一味的鎮壓,據說,董卓得勢時,他所搶掠的財物其中有三成運到了西涼,分給當地的外族,如此才使得羌人等外族對其死心塌地。

而繼董卓之後控制西北大片地區的郭汜、李傕二人,卻不具有董卓那樣的威望,更關鍵的是,二人追求奢華,極其貪財,根本沒有董卓那麽大方,為此,郭汜、李傕二人麾下時而響起不滿的呼聲。

而作為一軍統帥,郭汜、李傕自然也清楚底下的不滿呼聲,但是要他們將得到的財物分給手下的將士,他們又舍不得,為此,二人只有默認手下的軍隊四處搶掠,這一現象在董卓死後變得尤為明顯。

正因為郭汜、李傕二人的縱容,二人麾下的飛熊軍才漸漸從當初的精銳鐵騎脫變為比之強盜更加蠻橫的存在,以至於被司隸等地百姓視如猛獸。

當然了,品性歸品性,飛熊軍的戰鬥力一如既往的強盛,這一點,陳驀早在兩年前便有所領教。

在兩年前的雒陽,陳驀曾因為飛熊軍在遷都之際肆意搶掠雒陽百姓而與其發生過沖突,雖說事發時震懾了當街的飛熊軍士卒,但是他終究也為自己輕率舉動付出了一定代價:在遷都長安之後,陳驀不止一次遇到飛熊軍的士卒前來向其挑釁,而最過驚心動魄的一次,無非是陳驀奉命犒賞軍營的時候竟被數百名飛熊軍士卒圍堵,幸虧呂布得知情況趕來,厲聲警告了在背後教唆的郭汜,這才免去了一場風波。

雖說當時的陳驀實力遠遠不及眼下,但是憑心而論,哪怕是眼下的陳驀遇到數百名裝備齊全的飛熊軍,恐怕也不那麽容易脫身,畢竟數百名飛熊軍就相當於數千的普通士卒,就連作為萬人敵的孫堅也差點含恨在亂箭之下,又何況是陳驀。

所謂的萬人敵,僅僅只是一個稱號罷了,在絕對數量的人海面前,沒有人能夠做到以一敵百、甚至是以一敵萬,孫堅辦不到,呂布辦不到,陳驀……更辦不到!

當李傕的侄子李別率領三千飛熊軍追上來時,百官們就如同鳥獸一般,四下逃竄,而作為護衛的百余名禁軍,在那般鋼鐵洪流面前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不是被踐踏而死,便是被馬刀割下首級,亦或是身體被數杆長槍同時刺中,被人如同戲耍一般挑在半空,含恨而死。

即便是陳驀,也沒有這個自信能夠隊伍整整三千飛熊軍,是故,他在百官們倉皇奔走的時候,悄然無聲地遁入了崤山林中,倒不能說是畏懼,只是他並沒有與其硬拼的理由:飛熊軍的出現,雖說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卻完全迎合他所制定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