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狼騎之名(三)

陵平縣,在鹽取東北大概三百余裏的位置,說到底,它只是徐州境內一個城內人口僅有數千、占地不到十裏的普通縣城,論規模,只有鹽取縣的一半左右。

為此,梁武之前曾想過要放棄這裏,以節約時間趕往下一個縣城,將那支可怕的黑狼騎其種種稟告當地的縣丞。

畢竟,面對著那支可怕的黑甲騎兵,就連駐紮有三千常備軍的鹽取縣也在短短一炷香的時間內被攻破,又何況是城內僅有數百守備的陵平縣?

不過在轉念之間,梁武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往常八、九月份,也就是眼下這個時節,徐州彭城以及附近城縣幾乎都會派數支精兵趕赴治下的城縣,尤其是幾個產糧比較豐富的城縣,一方面從農民手中購得大量糧谷以及時運到彭城,其中一部分收入糧倉,一部分用於支付各地駐軍關隘的糧食支出,最後一部分則賣給徐州本地的世家商賈,由他們售出給徐州百姓、亦或是售出給徐州境外。

當然了,這僅僅是在徐州比較安定的情況下,而出售糧谷的對象也不會是像曹操這類對徐州虎視眈眈,恨不得當即將其吞下的梟雄之輩,畢竟資敵這種事,徐州本地的世家商賈即便愛財,但也懂得事分輕重。

而說到這支運糧的隊伍,則不得不介紹一下徐州的境況。

或許是前徐州刺史陶謙曾經對曹操過多的謙和與忍讓,以至於叫人產生了誤解,但是事實上,徐州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兵糧充足的大州,這也是袁術之前遲遲未動的原因。

整個徐州分為彭城、下邳、東海、瑯琊、東莞、廣陵等六郡,共五十縣,境內有不下於二十萬的常備軍,這等軍事實力,即便是在諸侯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但是為何之前曹操率軍來攻時,作為刺史的陶謙卻那般被動呢,其實很簡單,徐州在強盛之余,亦不乏有不少隱患存在,而其中最過麻煩的兩個隱患,不外乎泰山寇以及搶掠徐州沿海海域的強盜。

說起泰山寇,最早要回溯到二十年前的黨錮事件,當時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尤其是青州一帶,然而身為天子的劉宏卻因為宦官的存在,卻依然以為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為此,朝中一批清流黨人提出了[清君側]的口號,只可惜謀事不秘,反被官宦所制。

不過在此之後,宦官們也驚恐於青州大亂之事傳入劉宏耳中,是故假借天子名義,急調當時遼東屬國都尉段颎率五千精兵趕赴青州平叛。

段颎何許人?

在二十年前的大漢朝,段颎可是東北外族眼中最懼怕的三個大人物之一,哪怕是如今威震遼東一帶的公孫瓚,也遠遠不及此人。

在得到了假冒的天子詔書後,段颎在短短半月內便率精兵趕到了青州,但是他發現,他所看到的景象卻明顯與詔書不符,在他看來,那些在青州作亂的反賊,顯然都是一些身無長物的百姓。

段颎猶豫了,然而,天子詔書乃皇命,皇命則不可為,不過,他終究也不忍趕盡殺絕,因此將這波反賊驅趕到的青州邊境的泰山一帶,隨即上表朝廷復命,換而言之,最初的泰山反賊,其實指的是青州百姓。

遺憾的是,在遵從大義的大漢朝,人一旦被冠上反賊之名,那麽便陸續會遇到許許多多不美妙的事,比如說某些為了政治上的升遷而率軍討伐泰山寇的太守、郡守們,更糟糕的是,為此,原本就居住在泰山一帶的居民亦無辜遭到牽連。

長達二十年的討伐,終究造成了泰山一帶居民嚴重仇視朝廷、仇視地方的心理,再者泰山一帶較為貧瘠,糧谷的產量不足,是故便引發了泰山寇連年搶掠青州、搶掠徐州的種種事跡。

換而言之,那所謂的泰山寇,到時下指的幾乎是泰山一帶所有的居民百姓,可謂是人人皆賊,動輒十余萬亂民,簡直是剿不勝剿。

為此,徐州刺史陶謙在征討失利後也一度曾用過招安、籠絡的辦法,只可惜長達二十年的仇恨,並不是那麽輕易就能化解的,無奈之下,陶謙只有將泰山以南的徐州百姓盡數南遷,並且在魯國、東莞郡、陽都、瑯琊郡一帶駐紮重兵,構成一道防線,以確保徐州的安定。

不過是實話,泰山寇其實是大漢朝廷一手促成的內憂,然而在徐州沿海一帶作亂的海盜卻稱得上是外患,比起這些行跡惡劣的家夥來,泰山寇簡直可以說是最無辜的良民。

這些海盜的前身,其實是倭國一些戰敗後失去領土的倭人,為了活命,他們被迫離開原本的土地,漂洋過海來到徐州沿海一帶,因為沒有土地,便以打漁以及搶掠徐州百姓為生。

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因為這波倭人行跡惡劣,為此陶謙在海域布下重防,甚至還從赫赫有名的丹陽征集、訓練了一支精兵,用於穩定海域的安寧,也就是如今劉備手中的那支丹陽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