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下歸屬(第2/6頁)

雖說北伐之事不易,但若是因此再折自己一位重謀,這種虧本買賣,曹操明顯是不會做的。

郭嘉也是這個意思,在江哲說服了張燕之後,郭嘉心中把握更大,畢竟他可是頂級謀士。

如此一來,江哲便歸了許都,在此之前,他向郭嘉推薦了司馬懿,對於司馬懿,賈詡與李儒的意思是要嚴加防範,不過依江哲看來,文人不掌權,那他又能鬧出什麽花樣來?

縱觀歷史,若是曹魏強勢,司馬懿又能怎樣?

無非是後期曹魏曹氏一系太過無能,無法駕馭司馬懿罷了,只要主人強勢,鷹犬自然不敢反噬!

就如司馬懿說的,一個人能走到何等地位,首先要看他器量!

江哲自信,有自己在一日,司馬懿折騰不出什麽來!

這是江哲的器量,就如曹操敢用那七萬袁紹潰軍北伐一樣,是器量!

畢竟要平定之下,作為日後頂級謀士的司馬懿,他的智慧自然是少不了的。

張頜還是降了,折服於霸主曹操的氣勢與器量,不過他的要求是不參與北伐,對於此事,曹操也能理解,是故叫張頜與曹仁留守陳留。

建安三年九月二日,曹操率十余萬大軍北伐,連克烏巢、延津、平丘,算是報了當初袁紹一箭之仇。

每克一城,曹操按郭嘉所獻之策,大肆犒賞麾下將士,無論是黑山黃巾也好,袁紹潰軍也好,曹軍也好,一視同仁。

另外,曹操曾下嚴令,不得擾民,膽敢違背者,不念舊情,一概斬殺!

這一條將令,是最受袁氏潰軍們推崇的,畢竟,他們出身北地,若是曹操有何擾民之處,兔死狐悲之下,搞不好潰軍要反叛。

對於這條將令,黑山黃巾自然也是恪守,就算他們與袁軍不合,但同樣是出身北地,他們所恨,僅僅袁紹一人罷了!

曹操的北伐,似乎大大出乎了袁紹的意料,袁紹根本不曾想到,僅僅只有兩萬可用之兵的曹操,竟然北上討伐自己。

一時不察之下,袁紹尚未來得及調集兵馬防守,就被曹操攻入了冀州。

牧野、朝歌、黎陽,在短短二十余日內,相繼失守,曹軍竟然直直打到袁紹首府鄴城,袁軍節節敗退,而曹操勢力則越來越強,一路之上,曹操不斷收編袁紹潰軍,誘之以利,曉之以情。

每克一城,在大肆犒賞麾下將士之後,曹操便將城中囤糧分給百姓,減輕賦稅、徭役,以博得仁義之名,以及百姓推崇。

對於期間一些不懷好意的,郭嘉自然不會手軟,冠之以惡名,斬首示眾。

曹操與郭嘉,若是按江哲的話解釋,就是將袁軍、黑山黃巾、曹軍,這三者的利益一致化,似乎有點打土豪分田地的意思,不過遠遠達不到那個地步。

畢竟,河北豪門世家,眼下曹操也不敢過分得罪,只好拿一些小世家、以及袁家直系、旁系親眷開刀,到了這種局面,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冤仇,已經無法化解了,既然無法化解,不如就一不做二不休……

就如曹操與袁紹自己說的:雖天下之大,亦不足吾二人分之!

建安三年十月初,曹操麾下大將夏侯惇奪下青州,袁紹長子袁譚敗亡逃逸,投袁紹去了。

建安三年十月中旬,曹操與夏侯惇於鄴城匯師,這代表著曹操已不用再擔憂麾下袁紹降軍的反叛,更代表著袁紹末路將至。

建安三年十月十九日,曹操統領三十萬兵馬圍鄴城三日余,期間郭嘉不斷叫降將降軍在城外喊話,致使城內袁軍毫無戰心,袁紹……大勢已去了!

建安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曹操攻下鄴城,袁紹與田豐、龐統、沮授,引區區百余騎殺出重圍,投幽州而去,袁紹將領麹義誓死擋住曹軍,為袁紹拖得時間,力戰兩個時辰有余,終究被徐晃拿下。

建安三年十一月初,曹操未及整編軍隊,便在即北上攻袁,相繼取廣平、邯鄲、館陶、清河、高堂,繼而奪下大半冀州,聽聞此事,袁紹於逃亡途中吐血昏厥。

建安三年十一月中旬,袁紹從各處調集十余萬兵馬,於石邑猶作困獸之鬥,一日後,曹操率將近四十萬兵馬至,龐統再度與郭嘉交手,無奈此刻雙方兵馬已是太過懸殊,郭嘉以正道用兵,三日不到,石邑易主,曹軍得勢不饒人,趁勢奪下常山、安邦、安國、追袁紹至河間、將其困在一處廢棄的軍營中。

而此時,袁紹身旁,僅僅只有數千敗兵,謀士僅只有沮授、龐統二人,田豐、審配、郭圖等人,皆在逃亡中走散,更重要的是,袁紹身邊武將……一員也無,已悉數戰死。

袁紹,氣數已盡!

望著眼前滿身塵土、滿臉疲憊的沮授、龐統二人,袁紹盤坐在地,長嘆一聲,望了一眼龐統,似乎是看穿了他的心思,袁紹寬慰說道,“吾敗,乃天意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