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封賞責罰(第2/4頁)

當事情進展到這一步,無論是誰,都已認為李茂必輸無疑,然而就當李壽顧念著兄弟情誼,派使節入城勸降李茂時,卻沒想到那位使節在見到李茂後還未來得及開口,就被李茂提劍給殺了。

北疆的霸主,不需要來自敵方的憐憫!

從九月六日起到九月十一日,燕王李茂開始突圍了,面對著十余萬朝廷大軍,很難想象這位北方的霸主帶著一幫屢戰屢敗的士卒,竟然還敢日復一日地強行突圍。

而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面對著梁丘舞、費國、廖立、馬聃等許許多多的朝廷方猛將,李茂竟真的殺出了重圍,硬生生從朝廷的大軍中殺出一條血路,逃回了北疆。

盡管當時李茂身邊已不足十騎,但他依舊還是順利地突圍而出了,依靠著他麾下那些至死都對他忠心耿耿的北疆兵將們。

來時十余萬大軍,甚至於,倘若加上那七萬左右的遼東遠征軍,燕王李茂此番揮軍南下的軍隊,有將近二十萬,但是當他敗退回北疆的時候,身旁竟然只剩下寥寥不到十騎,數以十余萬計的北疆兵將戰死在這場戰事中,甚至於,即便在明知己方注定失敗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北疆兵將依舊為了自己的主公能夠突圍回到北疆而貢獻著自己寶貴的性命。

這使得當戰後冀州軍清點俘虜的時候,他們發現俘虜僅僅只有數千人……

何其悲壯!何其悲哀!

三王之亂、燕王之亂,這場長達兩年的內亂,終於在今日得以告終,但大周卻也因此而元氣大損。據戰後清點損失,在這兩年犧牲的兵卒人員,竟高達百萬,是當年大周南下滅唐時雙方損失兵馬的整整五倍,甚至還要多。

動蕩的亂世,致使大周國力嚴重衰減,物價高漲,國庫空虛,這使得朝廷暫時作罷了北伐的打算,也使得李茂暫時得以喘口氣。

大周景治五年十月,因為冀京的軍民在早前已盡數遷至朝歌,天子李壽不欲城中軍民再長途奔走搬回冀京,遂昭告天下,正式將大周的王都定為朝歌,至於舊日的王都冀京,則改稱冀州府,由冀州軍入駐,成為防禦北疆以及草原勢力的北方軍事重城。

十月六日,大周天子李壽向北疆的李茂發出了一份書信,不問罪亦不赦免,只說一年之後的當日,朝廷當首伐北疆。

當時眾人皆不知李壽的意思,唯獨李茂在北疆閱過這份書信後默然不語。

而同時,朝廷正式犒賞冊封近年有戰功的重臣。

首當其沖,謝安被正式冊封為安樂王,不得不說這有些出乎眾冀州軍將領的意料,畢竟憑借著謝安這些年來的戰功,封個帶“武”字的王號實在是綽綽有余。

不過話說回來,恐怕也只有知情的絕少數,才清楚安樂王這個封號所代表的意義,那可是李壽在與謝安相識時的封號。

而更出於眾冀州軍將領意料的是,謝安與長孫湘雨所生的長子末末,這個還未周歲的小家夥,卻被李壽冊封為武安王,這使得眾人不禁私下猜測,是不是天子弄錯了,把其實應該給老子的封號給了其兒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封的時候,天子李壽親手將四爪的蟒袍授予了謝安,換句話說,從今日開始,謝安再身穿那些紋有四爪黑蟒的衣袍,才算是名正言順。

而繼謝安之後,受封的本該是李賢、梁丘舞、文欽等人,不過因為這些人的官職已升到頂點的關系,此番李壽並非加封,只是親自執筆寫了一幅書有炎虎姬三字的字畫贈給了梁丘舞,另外送了文欽一柄寶劍,賜予了李賢可在皇宮內行車、劍履上殿、入朝不拜的殊榮。

至於長孫湘雨以及劉晴,因為是此戰出謀劃策的功臣,李壽亦不吝賞賜,不過遺憾的是,前者根本不在意這種對她而言可有可無的賞賜,而後者,那位年級十八歲的優秀軍師,顯然心中的芥蒂還未消除,因此,並不接受李壽這位滅了把南唐給滅了的大周國的天子的冊封,這使得李壽稍稍有些尷尬。

於是乎,李壽只好加大對金鈴兒、秦可兒等另外幾位謝安的紅顏知己的賞賜,最後就連謝安認的幹妹妹王馨也撈到了一個公主的尊稱,盡管後者根本沒有對這場大捷做出任何貢獻。

然後就是冀州軍的大將們了。

其中,費國被正式任命為大將軍;廖立接掌冀州軍,成為冀州軍主帥;馬聃調到北地擔任雁門總將,替大周守衛並州的西北。

這三位冀州軍的當世猛將,無一不是重名累身,受到國家重用。

而至於其余的將領,亦相繼收到冊封賞賜,包括遠在荊州的大梁軍主帥梁乘,亦被提為荊州府的州府,甚至於,就連早前被太平軍所殺的徐州州府梁書以及廣陵郡郡守張琦,李壽亦追封謚號,並叫他們的子嗣繼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