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國朝策,借虜平寇(第2/2頁)

可是如何來解決眼前困境,趙應元又是十分有主見之人,王彥卻需要技巧。“將軍!晚生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參考!”

“既有對策,士衡可速速道來。”趙應元聞言不禁有些期待,正了正身子道。“可先言上策!”

“上策行險,但如若成功,卻收貨最大!”王彥微微行了一禮,徐徐道來。“將軍當速發大軍,直撲濟南,趁著清軍尚未南下,控制整個山東,而後整合諸路義軍,當有一戰之力,若能抵擋清軍,通侯之賞,當不在話下。”

“發大軍直撲濟南?”趙應元一陣思索,猶豫片刻後道。“吾軍中降卒重多,尚未歸心,大軍不穩,況且濟南乃是堅城,如不能下,必然軍心動搖,到時候青州再失,吾豈不又成喪家之犬。此計不妥,士衡可言下策!”

王彥心裏不由得一嘆,如今清庭在山東兵力空虛,加之誅殺王鰲永後,義軍再次蜂起,山東動蕩,濟南方大猷手中根本沒有多少兵馬,正是席卷山東的最好時機,可趙應元卻迷戀青州,不願舍棄剛剛到手的舒適生活。

農民軍放棄拿手的流動作戰,而死抱著城池不放,讓王彥不由得想起夢中出現過的另一支武裝,他們曾席卷大半個中國,最後卻在攻陷南京後,被紙醉金迷的生活迷惑,落了個困死天京的悲慘結局。

“晚生的下策最為安全。”王彥調整心態後,接著說道。“將軍可脅藩南渡,投靠四鎮之一高傑所部,同為闖軍出身,必然會受其重用,當也不失官位,不失一身榮華。”

“不妥,不妥,還是不妥。”趙應元連連擺手,“吾等好不容易得了青州,大好基業豈可輕言摧毀,況且我若不與清兵一戰,以敗軍之身,倉皇南逃,也必然為人不恥,得不到重用,士衡還是說說中策吧。”

王彥的中策與下策其實並沒前後之分,相反是最無奈之策,他心中最想趙應元采納的是上次,其次是下次,最後才是中策。

上策可以讓他擁有一次與清庭直接對抗的機會,而且勝負尚未可知,命運掌握在自己之手,可以奮勇去爭。

下策則可以讓他安全退回江淮,從新尋找能夠扛起抗清大旗的官員。

中策反而最為無奈,要將一切交與他人,能否成功不在自身,而在時局演變,全聽天命。

“中策雖然看似中庸,卻最易變成死局。”王彥心裏頗為無奈地說道。“晚生最近清查青州府庫,得白銀四十五萬兩,糧草三十萬擔,料想原本是王鰲永招降義軍之用,現在盡入將軍之手。有這些錢糧,將軍便可就地招兵買馬,操練大軍,若清軍南下,也可以憑城而守,不於清軍浪戰,一旦山西順軍取勝,或是天下有變,將軍便可憑借獨守青州之威名,橫掃清軍,立不世之功業!”

“此策到是甚合我意!”趙應元既不願意冒險,又舍不得到手基業,趙軍都是他的老部下,整個青州的命運自然由他乾坤獨斷。“那就麻煩王大人與士衡,處理招募新卒,完善城防之事了。”

“願為將軍效命!”當下王彥只得與楊王休齊聲道。

“我定要將青州打造成鐵桶一般。”趙應元十分滿意,而後揮揮手道。“好了,你二人退下去準備吧!”

“是!”王彥與一臉憂郁的楊王休便一起退出了大堂。

分別後,王彥立馬行動起來。

他讓士卒在四門豎旗招兵,有馬給銀四兩八錢,騾兵給銀三兩八錢,步兵一兩八錢,外加一錢。青州附近不少抗清義士紛紛來投,四五日間,王彥便招了五百於人,這讓他陰沉的心情好上不少。

一晃時間到了九月初五,青州城裏卻迎來一波南來的客人,趙應元起初很上心,但明白其責任並非招撫山東,而是北使清庭後便不在搭理。

王彥便接下招待左懋第北使團的責任,與其相談甚多,分別時聲淚俱下的言道:“勸君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

當北使團北行,另一個不好的消息也從北方傳來,青州城內頓時如臨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