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火槍(第2/2頁)

想著商會中流出的消息,這次衡陽王之所以要對荷蘭人開戰,據說就是因為荷蘭人與清廷走到了一起,難道這批火槍是荷蘭人要運給滿清?

這三百支火槍雖然對於戰事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關鍵是怕滿清進行仿造,那對於大明將是個巨大的威脅。

這眼下朝廷還在與滿清議和,但滿清卻在勾結荷夷,買槍購炮,看來此事,必須要向上面稟報。

吳世昭將槍放回箱中,又在船倉內看了看,其他都是些南洋的香料、象牙等物,他一一記下,然後計算價值,可以預見這次活下來的人,都將發一筆橫財。

這有了銀錢,還要出海嗎?還是回去參加科舉?吳世昭心中第一次猶豫起來。

第二日,船上剩下的人商議後,認為商船上的人手,已經不能繼續南下,大多數人都贊同這個意見。

這也是船上和陸地上的不同,許多事情都要和別人商議,因為只要有人不配合,船便走不了,預見風浪便要沉。

吳世昭慢慢適應這一點,船只按著大多數人的意願北返,但因為水手大量死亡,船只操作不便,歸途卻十分不順。

十日後,他們才在安南阮氏控制的順化城附近的海面上,被明軍水師船隊與遇見,並把兩艘船一起拖回了順化修復。

船上的貨物只能在順化銷售,然後裝上安南的米糧返航。

這是一個循環,久而久之,南洋諸邦在經濟上,就會對明朝形成依賴,最後成為明朝的糧食和原料產地。

不過那艘夷船上的三十門紅夷大炮,以及三百杆火槍,卻被水師留了下來。

此時明軍聯合阮氏和真臘攻打占城的戰事已經進入了激烈的階段,占城人抵抗十分強烈,明軍物資消耗很大,正好需要補充一批火器。

最後商船只帶著那一幅鎧甲,一杆火槍回到廣京,並通過商會的渠道,向廣東官府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