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大明東屏(第2/2頁)

“殿下,朝鮮八道,三韓百姓無處可求,就只能期望父母之邦,能不計前嫌,救救子民了。”

錢秉鐙見他又行禮,忙替王彥解圍道:“林判書,你也要理解大明的苦衷。現在正是朝廷與東虜決戰之際,朝廷若是給朝鮮糧食,而糧食又流入滿清,那怎麽辦呢?”

林慶業聽了這話,明白過來,明朝不是不願意給,而是擔心糧食被滿清拿走,他臉上立時露出羞憤之色,“殿下,朝鮮之心,日月可見,怎麽會拿大明的糧食,暗送胡虜呢?”

“林判書誤會了!”錢秉鐙語重心長道:“朝鮮武備薄弱,殿下要是將糧食送到朝鮮,清兵又來搶,而你們又守不住,如此將白白浪費大明的心血。”

提到武備,王彥忽然想起一事,於是開口問道:“早前孤曾得到消息,據說朝鮮暗中編練十萬人馬,準備協助朝廷北伐,只是後來朝廷越敗越遠,丟了山東,丟兩淮,最後還丟了南京和江南,這件事情便沒了消息。不知道,現在朝鮮兵馬編練如何?能否一戰?”

編練十萬精兵,伸大義於天下,朝鮮這也就是說說而已,他們哪裏來的錢糧編練十萬人馬。

林慶業聞王彥問話,臉上十分尷尬,吞吞吐吐回道:“回稟殿下,小國寡民,雖然有心,然實力不濟,至今只練了不到一萬五千人馬。”

方才林慶業也說了“虜雖醜陋,治我小邦有余”,這其實就是朝鮮,這麽十幾年的領悟,他們起初也是不服氣,結果被滿清連著胖揍幾回,才知道,滿清雖然醜陋,但打我卻沒有問題。

朝鮮先王,是曾說過要練十萬兵,歷史上三藩之亂時還想著配合吳三桂,可惜吳三桂也是敗的太快,而朝鮮所說的十萬兵,從始至終也沒練出來,後來朝鮮也領悟到實力差距實在太大,才有了“雖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肅清中原,以光復先王之舊,然皆能尊崇禎以存中國”之語。

王彥聽說才一萬五千人馬,微微皺了下眉頭,而且這個一萬五千人,算戰力的話,估計最少得給他打個三折,對滿清而言,基本就是不設防了,那這個糧食這麽能送。

這下林慶業也沒話可說,不是天朝不願意給,是給了自己也守不住,不爭氣啊。

陳邦彥見王彥沉吟,氣氛微微沉默,思考片刻,忽然起身說道:“殿下,下官認為這個糧食可以賣!”

他這話,把眾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林慶業更是像見了救星一樣。

王彥見兵部說話,眉頭一挑,“兵部有什麽建議?”

“殿下,淮河之南,江河縱橫,乃我軍縱橫逞能之所,然淮河之北,千裏曠野,乃滿清鐵騎馳騁之地。我朝騎兵未練成之前,難以進取中原,而在編練騎兵之際,如何幹擾滿清,下官認為朝鮮,可堪大用。”

王彥立時明白,眼中閃過一絲亮光,“巖野是說將朝鮮當做東江鎮一樣?”

陳邦彥點點頭,“殿下,現在我朝與滿清處於對持之態,沒有騎兵優勢,很難突破清軍,襲擾清軍後方,但如果我朝在朝鮮駐一軍,便可威脅關外,還可乘船攻略山東北直,使得滿清不得安寧,在戰略上,將取得重大的優勢。”

王彥邊聽邊點頭,朝鮮多山,也不太利於清兵馳騁,只要放多一點人馬,清軍應該打不下來,不過三韓的百姓遭殃,那也是不可以避免。

“林判書,朝廷可以給朝鮮糧食,但朝鮮是否還有對抗滿清的勇氣?”王彥從座椅上起身,一步步走下來,看著林慶業。

林慶業臉上一陣變化,沒有糧食,朝鮮很難渡過難關,那還不如隨著父母之邦一搏,就算失敗了,他們還可以逃到南京來。

“殿下,天朝願意發兵相助,這是出三韓於水火,對朝鮮便是再造之恩,朝鮮有什麽不願意的呢?”林慶業哭聲拜道。

王彥沒急著將他扶起來,轉身對錢秉鐙說道:“滿清的使臣不是到了淮安麽?可以放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