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大閱諸軍

藩屬朝貢,本來是件振奮民心士氣的大好事,明朝為此準備了一個多月,南京士紳和百姓,也跟著高興了一個多月。

可隨著東籲使者的事情被傳了出來,還處在興奮中的南京百姓,立時便如寒冬臘月被當頭淋下一盆冷水,內心燃燒的熱情和火焰,立時熄滅。

這使得一部分人內心挫敗,一部分則憤怒起來,南京的街市受事件影響,都變得冷清了些,但各個酒樓、酒肆卻客源暴漲,不少憤恨之語從中傳出,更有要求朝廷發兵攻滅東籲之語。

對此,大明朝廷一方則保持著沉默,只是不久之後,理政三王將於紫金山下,大閱諸軍的消息,開始在朝廷邸報上出現。

與此同時,原本準備要離開南京的使團,受到明朝之邀請,暫時留下來參與觀演。

校閱之事,古已有之,規模最宏大的當屬唐玄宗繼位後不久,為了穩定皇位,震懾朝野內外的政治對手,在驪山腳下動用二十萬人民的那次大閱,而本朝則是永樂十八年,成祖於北京周邊,調集十萬精銳的那場狩獵。

王彥提出來的辦法,就是大閱諸軍,秀秀肌肉,震懾藩籬。

東籲遠在西南,雲南又在孫可望之手,明朝說發兵去打他,路都走不通,而就算路能走通,明朝現在也不可能舍了滿清,去南荒之地,打什麽東籲,所以說明朝拿東籲其實沒什麽辦法。

殺使者,除了在南洋藩屬中留下不好的名聲,人家東籲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反而會使得東籲因為敢和明朝對抗,而獲得一定的威望,使得今後與明朝為敵的南洋小國會因此倒向東籲,而明朝的屬國,也會因為畏懼東籲的實力,在明與東籲之間,蛇鼠兩端。

大閱諸軍,不僅是為了震懾東籲,也是給其他藩屬的使者看,讓他們見識大明的實力,使得藩屏不敢生出二心。

內閣,政事堂內,理政三王,以及內閣大臣齊聚一堂。

本來王彥翻修紫荊城,已經花去了二十多萬兩,但現在大閱諸軍,恐怕又得花費四五十萬,王彥雖說家底頗厚,但心中還是有些肉疼,他暫且將這筆賬記在東籲國的身上,等今後有了閑暇,必然要討要回來。

這時眾人在堂內座好,王彥便開始詢問起來,“兵部的新甲,還有新銃大閱之前,能否調運到南京。”

“殿下,去歲朝廷儲存的衣甲都送到了湖廣戰場,兵部衣甲庫存不多,大概只能裝備七八千人,新銃到是有一些,其中魯密銃有三萬多杆,參考荷蘭人的火銃,打造的自生火銃,有一千多杆,摯電銃三百多杆。”陳邦彥出聲回道。

這次大閱,本來就是要找回場面,要的就是一個面子。

王彥聽了回復,想了一會兒,“新銃都運來南京,至於衣甲,現在已是二月中旬,準備完成,估計要道四月間,那時天氣已經回暖,士卒可以勉強換上罩甲,兵部的對襟罩甲,應該還有些儲備吧!”

“布甲,罩甲確實還有一些,加上去歲換裝後收回作坊修補的,應該能拿出五六萬套來。”

王彥點點頭,“那就換夏裝,讓將士吃點苦,將我大明的臉面撐起來。”

說完,王彥又看向唐王,“從鄭國姓那裏抽調的三艘大船,四月初趕來南京可有問題?”

“孤的信件,托著兵部加急一起過去,應該沒有問題。”唐王說完,又補充道:“不過兩廣總督陳大人與國姓相約攻打大員,國姓已經開始派人潛入台灣島,收集荷蘭人在島上的情況,以及招募熟悉水紋和航線的水手和引航人員,怕是快要同荷蘭人開戰,這三艘大船,校閱後,還需盡早還給福建。”

王彥明白他的意思,打下台灣,復合朝廷南下之策,正好可以用來安置一批難民,所以他是支持的,“唐王可以放心,大閱一完,船立時還給福建。”

這次大閱,是件榮耀之事,而且參加的軍隊,必然換裝,魯王開口說道:“現在,揚州城下八萬人馬,抽調不開,從其他省也不方便調太多人馬過來,而南京目前只有忠貞三萬人,是否從江北凋些人馬充充場面。”

大閱可以振奮士氣,人多才有氣勢,王彥沉吟道:“本想從廣西抽調些土司狼兵,四川抽調白杆,但路程太遠,那便就近從江西抽調一萬多人,江北調三萬,南陽調三千騎兵回來,加上南京三萬人馬,有個七萬多人,然後拿出我大明最犀利的火器,當可以震懾住南洋諸藩。”

唐王聽說江西只調一萬,江北卻調三萬,不禁開口道:“江西無戰事,可以多抽調一些,就算是新卒也沒有關系,不如湊足十萬。”

王彥卻擺了擺手,沒回唐王,反而對魯王說道:“江北就抽調謝遷,以及山東籍的士卒過來。朝廷已經決定派一支大軍進駐朝鮮,威脅滿清的關外、山東、北直等地,以便朝廷今後光復兩淮。朝鮮也是苦寒之地,南方諸軍未必能夠適應,孤思來想去,只有謝遷部合適,讓他們換了裝備,參與大閱之後,便直接開赴朝鮮。朝廷會盡快調撥棉甲、棉衣,以及糧草錢糧,一並送到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