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姜襄反正(三)(第2/3頁)

想到這裏,姜襄心中有些急切起來,“這次起事,關鍵是要在清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拿下整個山西,所以我們動作要迅速。”

說到這裏,姜襄看著胡為宗道:“總舵主,我要起事,楚王讓我打什麽旗號?”

他這是在要官,下面的部將也都雙目炯炯的向胡為宗看來,胡為宗微微一笑,將包袱打開,只見裏面有十多卷黃絹,他看了看,拿出一份,遞給姜襄,“軍門可以用大明晉國公,右軍左都督的名義,號召三晉反清!”

姜襄一聽,頓時大喜過望,沒想到楚王居然這麽大方,他給滿清幹了十年,至今不過一個大同總兵,楚王出手就是國公,姜襄如何不喜。他忙從胡為宗手中接過了黃絹,展開一看,果然是冊封他的敕書,上面有內閣的印章,也有楚王攝政的大印。

一眾將領見姜襄的神情,知道冊封不假,姜襄封了國公,他們自然也不會沒有升遷,一個個眼珠發光的盯著剩下的黃絹,但是胡為宗卻沒有給他們,而是收了起來,“朝廷對於山西的情況不太了解,加上時間匆忙,所以只冊封了軍門為國公!”

眾將聽他這麽一說,臉上不禁有些失望,胡為宗見此卻接著說道:“不過,楚王殿下考慮到大家冒著生命危險為大明效命,所以讓我帶來加蓋內閣和攝政大印的敕書數十道,其中三個侯爵,數十個伯爵,只等填上姓名,等朝廷光復北地之後,就能兌現,因而諸位將軍不必心急。”

這次為了山西反正,王彥給出的條件,可以說是極好的,遠遠高出了正常的水平,幾乎可以說是濫封,但這也是王彥無奈之舉,他需要姜襄起事,來為他爭取平定叛亂的時間。

再者,姜襄起事之後,明朝要休整一段時間,為了避免反正的大同官兵,在清軍的圍攻下反復投降,所以王彥決定將爵位開得高一些。

一眾將領聽說那些黃絹都是寫好爵位,只等填名字的敕書,一個個頓時興奮起來,恨不得馬上打下山西,甚至殺到北京,將自己的名字寫在敕書上。

姜襄這時也熱情大增,他掃視部將,當即吩咐道:“高鼎,你立刻帶人將城門控制起來,姜有光你去軍營調兵入城,本鎮要把寧完我,還有宣大的滿清官員一鍋端,借著他們的人頭,祭天起事!”

眾多部將聽了,激動抱拳,“喏!我等這就去辦!”

大同是明代九邊重鎮之一,在長城環繞之內,處於太行背斜與陰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為北口隆地,西為雷公山,東為栲栳山,南為桑幹河,乃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北直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整個大同鎮,管轄區域十分廣泛,防守的長城東起鎮口台,西至鴉角山,全長三百三十五公裏,全盛時期兵額多達十三萬五千七百七十八名,戰馬五萬匹,乃九邊重鎮之首,為京師的北大門。

現在大同鎮,沒有清廷的支持,自然不可能有這麽多兵馬,姜襄的正兵有三萬人,雜兵兩萬,不過因為大同地處邊鎮,常年抵禦蒙古的攻擊,所以民風彪悍,成年男子幾乎都得到了一定的訓練。

姜襄只要有錢糧,那麽一聲令下,短時間內,大軍再擴充幾萬也不是問題。

此時姜襄的五萬人馬,並沒有都在大同城內,而是在長城沿線,或是大同周圍的縣城和隘口駐紮,城中的兵馬不過三千人,對付起寧完我帶來的八百旗丁,還是有些不太保險,所以他先讓士卒守住城門,等從城外調來人馬,再對寧完我動手。

部將們從總兵府出來,按著吩咐行動,城中的兵馬立時調動起來。

城中的街道也加強了巡視,特別是在知府衙門和巡撫行轅外,處處可見巡邏的士卒,他們表面上是維持治安,避免閑人打擾巡撫,實際上則是監視巡撫行轅。

百姓見路過此處的人都要盤查,士卒還會暗中勒索,如果沒有表示,很可能會被安上莫須有的罪名抓走,街上便不敢有人行走。

這時,城中一家酒肆的後面,幾個小斯卻挑著幾擔食盒,來到了巡撫行轅的街道上。

這是酒樓給一些富貴人家,送的外賣,一般都不會引來幹涉,但今天卻有點特殊,一行人快到行轅時,便被一支巡邏士卒攔住。

“你們去哪裏?”為首軍官喝問道。

隨行的掌櫃連忙摸出一把銅錢遞了上去,陪笑道:“是巡撫大人點的酒菜,讓小店送到行轅,還請軍爺通融。”

為首的把總卻不接錢,鼻子哼了一聲,那掌櫃會意,忙又掏出幾錢碎銀出來,賠笑道:“官爺,在多小店就要賠本了。”

把總還在猶豫,一旁的屬下卻附耳提醒道:“頭兒,將軍交代不能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