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三王會戰(十六)(第2/2頁)

金清聯軍剛在曠野上擺好了陣型,橫沖馬軍就去而復返,重新來到距離敵陣三裏處。

不多久,劉芳亮也領著三萬忠勇鎮趕來,但他與王士琇見清軍列好了陣型,都不敢輕舉妄動。

下午時分,王彥領著八萬布軍,終於趕到了戰場,十四萬明軍集結完畢。

明朝共治五年四月初五,中原大地,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地,天下等待已久的一場大碰撞,關系天下大勢和皇漢民族中興的決戰,一觸即發!

王彥在眾將的簇擁下,觀察金清聯軍的大陣,見步軍居中,騎在兩翼,是個典型的防守反擊陣型,頓時一聲冷笑,對眾將道:“多爾袞長於內鬥,擁兵不過如此,他列此陣,孤王勝算再多一分矣!”

王彥領軍以來,多次指揮十多萬人的大會戰,他跟清軍打過多次硬仗,經驗十分豐富。

反觀多爾袞,自從一片石之役以後,就沒指揮過大戰,專門搞滿清的內部政治鬥爭去了。

王彥從容調度,當即命令大軍也列下同樣的陣型,也要打防守反擊。

明、金、清三國的精銳之師,超過三十多萬大軍雲集在洛陽之南數十裏的曠野之中,如果算上已經趕到外圍的東路明軍,參戰的人數,可以說接近五十萬。

這樣規模的大戰,歷史上也不多見,而此種規模的大合戰,其意義,也必然重大。

明軍若勝,天下大勢便徹底歸明,滿清只有滅亡,沒有第二種可能,清軍若勝,雖然談不上攻守易勢,但足夠讓明朝痛上幾年,短期內再無能力北上。

三十二萬大軍的決戰,兩軍擺開在曠野上,但凡視線所及之處,都是密集的軍隊。

一時間,中原大地被大軍覆蓋,天空為旌旗所遮蔽,三十多萬大軍,揮袖成風,吐氣成雲,場面壯闊。

可以預見,幾百年後,此戰仍將是後人心馳神往的一役。

王彥一聲令下,十四萬明軍快速成陣,金清聯軍中,多爾袞拿著千裏鏡觀察,見明軍主體陣形與他幾乎一致。

明軍同樣將步軍放在中間,騎軍放在兩翼,只是明軍的步陣,要比金清聯軍大一點,騎軍要少一點而已。

多爾袞見王彥擺出這樣一個陣型,步陣前的士卒正忙碌地擺放拒馬,挖掘壕溝,頓時噴出一口老血。

要追的是明軍,可是追上來後,居然又不進攻,反到想讓被追的清軍去主動攻擊,而偏偏多爾袞急於一戰,沒時間繼續耗下去,他只能改變陣型,從新列陣!

一時間,多爾袞只覺得,世上在無王彥這麽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