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科爾沁東征(第2/2頁)

不過布木布泰說的沒錯,反正明朝不會放過他們,那麽與其等明朝來進攻,還不如主動出擊,他要是打贏一仗,不僅能穩定人心,還能坐穩蒙古大汗的位子。

“不錯,就是主動進攻!蒙古現在本來就人心動蕩,科爾沁越是防守,越是顯得的懦弱,其它部落對科爾沁就越加沒有信心,不敢幫助我們。只要哥哥展現出草原雄鷹和狼王的氣勢,諸部覺得科爾沁有實力帶領他們,蒙古諸部才會聚集在哥哥的身邊,一起對抗明朝。”

吳克善被她說得有些心動了,但是該打哪裏呢?明朝可不是軟柿子,萬一敗了,那他這個大汗不就成了笑話,只能帶著部眾北遷了麽?

吳克善沉吟了一下,還有些猶豫,“明朝在長城一線,駐了不少兵馬,就算本汗召集其它部落一起行動,怕是也不敢越過長城呀。”

布木布泰卻道:“哥哥為何要去破長城,攻盛京不就好了麽?那裏明軍並不多,且孤懸於外,明朝一時又不能支援,要是打下來,還能解除科爾沁東面的威脅。”

遼河平原上,還有五十多萬漢人在耕作,因為糧餉的供應問題,加上天氣寒冷,明朝的駐軍也不多,打下遼河平原,確實比去長城碰個頭破血流要劃算的多。

吳克善一想,如果能打下盛京城,那他是不是就能把關外也占了。如果能占據遼河平原,再抓些漢人和朝鮮人來耕種,他或許能像努爾哈赤、皇太極一樣,在此立足與明朝分庭抗禮。

這麽一想,吳克善心情頓時又好了起來,“好,我明天就召集部眾,再邀漠南幾部一起東征!”

布木布泰見此忙將湯端起來,“都涼了,哥哥快喝了!”

她建議去打沈陽,確實是蒙古時下最好的選擇,不過布木布泰也有她的私心,她聽說關外還有不少滿人被明朝奴役。

如果蒙古打下沈陽,或許能救出不少滿人,那福臨就能收攏一些人手,有些自保的能力,不用寄人籬下。

明共治六年正月,遼河兩岸被白雪覆蓋,整個世界白茫茫一片。

沈陽城孤零零的做落在千裏無人的雪原上,大雪覆蓋了曠野和城池,大地銀裝素裹,顯得有些蒼涼。

這個時候,城池和村落外,幾乎都已經看不到人在活動,只有極少靠著狩獵為生的獵戶,還有城內的集市,還有些人在活動。

在遼河平原上,還散布著五十萬左右的漢民,這點人還沒江南一個縣的人口多,但是他們生活的地方,卻是一省之地,地廣人稀的程度可想而知。

人是群居動物,這些人主要分布在沈陽城周圍,因為只有沈陽才有集市,他們才能換取鹽、鐵、棉布等生活的必需品。

這時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靜,但是沈陽城內的集市,卻還比較熱鬧。

許多生活在關外的漢人趕著大雪橇過來,還有北邊的女真部落,也會偶爾來這裏交易。

在集市上,散落在廣闊的遼河平原的村落,一般會派遣幾名漢子,用騾馬拉著村子裏種的豆子,還有捕殺動物的毛皮,來到沈陽城交易。

豆子是關外主要的作物,能吃能榨油,沈陽城內有南方的商鋪收,等開春了就用船運到南面去,毛皮更是關外的特產,一件上好的毛皮,在南方能換幾兩銀子,要是運氣好,弄到極品的貂皮,那一年都不用愁了。

此時,遼東巡撫張家玉,就站在了集市中,聽著商鋪前的關外漢子討價還價,還有喊聲、笑聲、吆喝聲,心中不禁有些高興。

他很喜歡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情景,看著百姓安居樂業,治下百姓能夠好好的生活,他內心很充實,覺得他做的很有意義,能讓他從政治鬥爭失利,被發配苦寒之地的苦悶中走出來。

他是擁唐派的幹員,在南京事變中被拿獲,於大牢中關了一年多,經過蘇觀生、堵胤錫等人的周旋和求情,最後得以從輕發落。

王彥與張家玉是同科之人,張家玉是進士,王彥卻沒考上,他知道張家玉的能力,兩人又有些舊情,所以便將他發配到了關外來做巡撫。

不過說是巡撫,其實管的人還沒江南一個縣多,只是名頭大些。他從大省臬台的位子,到沈陽來,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流放。

剛到沈陽時,城內被朝鮮軍破壞,屍體都未清理幹凈,張家玉心頭還是非常失落,但經營一段時間之後,成績慢慢出來,他才慢慢擺脫政治鬥爭失敗的陰影。

這時他正在幾名屬下的陪同下,了解行情,不能讓商戶胡亂開價,損害遼民的利益,只有遼民能在關外生存的好,才能吸引關內之人移民,充實關外的人口。

他們沿街查看,至正午時分,一名年輕的軍官,卻忽然縱馬過來,看見他後當即下馬稟報道:“撫台大人,侯爺請您回衙,蒙古人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