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重商主義時代(第2/2頁)

眼下西方的崛起和興起的重商主義,無疑會對明朝形成挑戰,而在世界貿易中,誰才是獲利的一方,誰能完成資本的累積,就取決於今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裏,誰能持續保持貿易的順差。

放眼看去,現在能在這個遊戲中玩一把,能在棋盤上落子的國家,除了大明之外,剩余的並不多,就只有興起的英、法、荷、西、奧斯曼土耳其、莫臥兒這幾個大國。

如果再加幾個,或許還沒完成統一的神聖羅馬和日本也還可以勉強算上一個。

明朝要在這場博弈中,繼續保持世界中心的位置,保持自己在貿易中的順差。

那麽除了要保持茶葉、瓷器、絲綢等傳統行業的優勢,可以持續出口為明朝賺取白銀之外,還需要有更多的手段,南洋的香料、蔗糖也可以成為明朝的主要商品,而有了商品,還需要龐大的市場。

要做到這些,明朝就需要一支龐大的水師,來保護香料和甘蔗的產地,來護衛商船的航線,擴大市場和勢力範圍,一直保持自身的優勢,才能從競爭中獲勝。

明朝的商船已經到了印度,那明朝的水師也需要到達那裏。

就如同鄭成功預料的一樣,一千二百噸級的聖菲利普號和另一艘千噸級的聖卡洛斯號向明軍投降之後,明軍水師並沒有分給呂宋的意思,而是直接拖到了瓊州船廠。

有幾年前那次對荷蘭商船拆解的經驗,這一次水師方面上告朝廷之後,工部立刻就派了大匠師和官員過來。

這艘船如果在呂宋手中,不過是增加呂宋水師一時之力,但在明朝手中就不一樣了。

十二月底,工部右侍郎宋應升,便帶著大批的匠師還有工部官員,從南京趕到瓊州船廠。

這裏是明朝最大的造船工坊之一,每年都有近百艘海船下水,而且多是仿造荷蘭人的商船,已經很少制造福船,廣南海商下的訂單,船場坐都做不過來。

十二月的氣候,北邊已經覆蓋一層白雪,但瓊州依然溫暖如秋。

瓊州經過十年的開發,雖然還有許多問題,比如黎漢之間的矛盾,但整體而言,還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初被安置於此的揚州人,一部分已經遷回揚州,不過大部分卻都紮根於此。

“宋大人,兩艘巨艦都已經上了船台,工匠們將會把船只拆解,畫好圖紙之後,再裝回來!”陪同宋應升的是四海商號的馮應升,揚州鹽商出身,如今以成為廣南商會的領頭人之一。

船廠只是四海號的一部分產業,他現在主要從事海外貿易,特意從廣州趕來瓊州陪同宋侍郎視察船廠。

宋應升領著一群人,站在兩艘被拖到旱地的大船旁,船身被搭起的船塢覆蓋,可以遮風擋雨。

他聽著馮應昌的解說,看著船身上爬滿了不少工匠,他們正將大艦上的木板,一塊塊的拆下來,然後堆在各處,顯得井然有序,但他看見堆積如山的木材,不禁還是問道:“這麽多木材堆積在一起,想要從新裝回去,很難吧!”

“確實如此,不過宋大人可以放心,拆之前,每快木板上都被標注了編號,每拆一部分,都有畫師嚴格記錄,就是一枚木釘,都不會錯漏,只要有資料在,再裝回去,絕對沒有問題!”馮應昌自信道。

他們之前就這樣分解了一條荷蘭船,為了把裏面的結構弄清楚,記錄的卷宗和圖紙,整整堆了一間屋子。

宋應升點了點頭,拿起旁邊一枚大釘子,上面果然寫有編號。如果資料全的話,確實可以通過編號就知道它該釘在船的哪個位置。

“好!記錄要盡可能的詳細,圖紙畫好後,要復制多份保存,一份送交南京工部,一份送到廣州軍器監,以免發生意外。”宋應升滿意的點了點頭。

船只的肢解和重組,整個過程可以說非常復雜,耗費也多,但有朝廷的支持,這並不算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