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插手忠州

獸形香爐裏冒出淡淡的青煙,空氣裏彌漫著濃郁的香氣。

秀秀坐在劉小妹床邊,一動不動地看著她。

劉小妹對秀秀歉意地笑笑:“秀秀,多謝你讓高大哥去救了我。我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不用人陪,你忙你的去吧。”

“我不出去!一出去官人肯定罵我!劉小妹姐姐,你不知道,這次我闖大禍了!官人見不到高大哥,問我的時候,那臉色,啊呀,沉得比鍋底還黑!我跟官人這麽多年了,還沒見過官人這樣,怎麽敢出去?”

劉小妹笑道:“原來你是在我這裏躲風頭。這次真要謝謝你,救了我的性命,還給你惹了這麽大麻煩。你也是好意,官人氣頭過了就好了。”

秀秀連連搖頭:“才不是呢,官人是氣我找高大哥之前沒跟他說,差點讓高大哥回不來。你不知道我們官人,別的事倒也罷了,這種事他可不會忘。我這一場罵是逃不了的,唉,躲一刻是一刻。”

青煙從香爐裏飄出來,散到秀秀身邊籠罩著她的憂愁。

前院客廳裏,徐平與巡檢張榮對面而坐。

“昨天的事情多謝巡檢幫忙。”

張榮道:“通判客氣,這本就是下官份內的事。”

徐平沉吟了一下,才又問道:“巡檢和屬下的廂軍已來廣西兩年了吧。”

“馬上就到了。我們正等樞密院行文,不知什麽時候換防。”

“張巡檢,我就直說,你們有沒有想過留在邕州?”

張榮嘆了口氣:“通判既然問起,我也就說心裏話。這一年多來,如和縣這裏的情況我們都看在眼裏,說沒人動心那是假的。廂軍這碗飯總不能吃一輩子,誰不給自己留個退路?再說傳聞這一次更戍,要把我們調往荊湖南路,去防備梅山蠻,一樣的路途遙遠,回家還不如邕州這裏方便呢。日子到了,巡檢寨裏這些天也是議論紛紛,普通兵士每月錢糧還不如你這裏種甘蔗的呢,家鄉有信來,不少兵士家裏就讓他們留在這裏種甘蔗,三不五時還能寄錢回去。但這種事情,要樞密院同意才行,我不敢開這口子。”

徐平點點頭:“事在人為,只要你們有這個心,我去與曹知州商量,與轉運使司一起向朝廷上個奏章,能留下來就留下來,免得旅途辛苦。”

這件事徐平有六七成把握。

年中因為玉清昭應宮火災,首相王曾受牽連出知兗州。當然這只是個借口,主要還是因為王曾不阿附太後,多所掣肘,劉太後收權。

自乾興年起,劉太後垂簾聽政近十年了,皇帝已經二十歲,大宋的官僚士大夫漸漸對太後失去耐心,不時有人上奏章讓太後還政皇帝,直接強硬處理太後身邊人的事情接連不斷。劉太後為了保住地位,不再像前些年那麽自信,用人惟賢慢慢開始向惟命是從轉變。

也就是當今皇帝沒有響應這股風潮,對太後一直恭順,不然可能劉太後的時代等不到天聖十年就要黯然落幕。

王曾被貶,張士遜去世,朝中現在是呂夷簡獨相。他八面玲瓏,把局勢穩定了下來,一方面對劉太後言聽計從,另一方面隨時準備著應付劉太後之後的朝局,從不得罪與太後對著幹的人。

徐平從沒與呂夷簡打過交道,不過任上幾次公事往來,呂夷簡對他都比較照顧。是欣賞自己的才華也好,還是其他原因,這是徐平覺得最好打交道的一位宰執,應該會認真考慮自己的建議。

惟一的不確定因素是樞密使張耆,這是自真宗為太子時就追隨太後的老人,最為太後看重。這人才能說不上,對大宋最大的功勞只怕就是生了個好孫子,北宋後期名臣張叔夜。然而這種人太後用著最放心,偏偏徐平與太後那邊的人不怎麽對付,就怕他從中作梗。

不過現在朝中風氣變了,張耆在樞密使的位子上已經成了靶子,不少大臣直接說他無能,絲毫不加掩飾,要把這個只會阿諛奉承的小人換掉。這種情況下,他還敢不敢頂中書和三司實在難說得很。

與張榮又談了些雜事,徐平便讓當值的段孔目帶著他去檢點了賞賜的酒羊,帶人押了回去。

這次出兵只是去露了露臉,有酒有肉發下去就夠了,沒賞現錢。徐平的官職裏雖然帶著通判州軍事,但那個軍字實在含金量不足,尤其搭档的是位武臣知州,軍隊不是他想調就調,只能多使錢籠絡人心。

張榮一離開,高大全就自己找了上來。

徐平喝了口茶,看看面前老實站著的高大全,嘆了口氣:“你有什麽話說?這次可是鬧得動靜不小!”

高大全道:“是小的魯莽,讓官人為難。今後不會再犯了。”

“你沒什麽錯,以後有同樣的事情該做還是要做。大丈夫在世,濟危救難,什麽時候這種事也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