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綠影亭(第2/2頁)

“好地方,好地方!”

石全彬連連點頭,隨著帶路的小廝向裏面走去。

走不多遠,前面竹林掩映中有一處涼亭,裏面擺著竹桌竹椅。亭邊栽了幾株芭蕉,風姿綽約,伴著幾株四季桂,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小廝進了亭子,把手中提的馬燈放在桌子上,用火絨引著了四周柱子上掛著的煤油燈,一下亮堂起來。

石全彬走上前,先不坐,轉著圈把幾盞燈看了一遍,問徐平:“雲行,你這裏的燈用的是什麽油?亮得出奇,又不見黑煙。”

徐平隨口道:“煤油啊,現在我們這裏都用這油。”

石全彬搖了搖頭:“這麽好的東西,宮裏怎麽沒見過?這是邕州這裏特產的嗎?從什麽裏面榨出來的?以前的地方官真是該死,竟然不上供!”

徐平心裏咯噔一下。對啊,這個年代有什麽好東西都要先緊著皇上用,自己怎麽就忘了呢?甘蔗園裏都普及起來,卻沒想過好好制幾件貢品送進宮去。

見石全彬還在那裏嘖嘖稱奇,徐平只好硬著頭皮說:“不瞞閣長,這油不是榨出來的,是從石炭裏面蒸出來的。我餾焦炭的時候順便制了這油,石炭這種腌臜東西,怎麽好獻進宮裏?你說的這節倒是沒想到。”

聽見這話,石全彬立刻換了臉色,笑道:“原來是雲行制出來的,以前在京師的時候,大家都說你心思靈巧,沒想到到了嶺南還是這般。你說的沒錯,石炭這種東西怎麽好獻進宮裏?不過這油看起來還幹凈,我走的時候也帶兩桶,你再準備幾盞燈,回宮讓官家也看個稀奇。”

見石全彬輕描淡寫地揭過,徐平忙借勢下台,點頭道:“這個簡單,我便準備兩大桶讓你帶著。反正你以後的路都是水路,也不麻煩。等回了宮裏,如果皇上覺得好用,你再給我帶信來,年年都進貢一些。”

石全彬是來與徐平結交的,不是來找麻煩的,說過了便不再提。

在竹椅上坐下來,石全彬左右看看,口中道:“這處所在倒是雅致,不知有名字沒有?”

“我倒沒想過這一節,閣長如果有興,不妨起個名字如何?”

文人都愛賣弄,別說這麽好的一座亭子,就是一塊石頭看順眼了也會起個名字,附庸風雅。徐平到底與這個年代的文人不同,沒有這習慣。

借著燈光,石全彬看亭子周邊竹影婆娑,搖頭晃腦:“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李長吉的詩自成一家,這一句寫竹尤見清奇,這亭子在竹影之間,不如就叫‘綠影’如何?”

“閣長妙語,自然是好的。明天我便找個高手匠人,刻名字上去。”

邕州全城就徐平一個進士,難得見到這個年代正統的文人,徐平日常日子大多都是埋頭於各種文書賬簿中,詩詞風雅早就忘光了。一下子也沒那個精神陪石全彬在這裏附庸風雅,只是隨口附和。

石全彬卻不以為意,自己低著頭又念了兩遍,越念越是得意。

譚虎帶著兩個隨身兵士在亭子周圍散開,一是警戒,再一個離得遠一些,免得打擾了長官和客人的興致。

徐平在石全彬對面坐下,隨口問道:“閣長,要喝什麽酒?”

“你這裏有什麽酒?”

徐平有些不好意思:“這裏不比京城,那時我家裏什麽好酒都有,這裏就不行了。也有幾種白酒,不過都比不了家中的口味。”

石全彬聽了大笑:“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你家裏雖然是釀酒的,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了邕州只怕也沒什麽好酒。好在我隨身帶了幾瓶禦酒,你看,這是宮裏太後和官家喝的羊羔美酒,正好我們享用。”

說完,變戲法一樣從懷裏取了一瓶酒出來,約摸一升的樣子。

有時候徐平也佩服這個年代的人,什麽都能裝進懷裏袖子裏,雖說裏面有暗袋之類,自己試了幾次還是很不習慣。

至於羊羔美酒徐平倒不陌生,這算是開封城裏第一名貴的好酒,也是上好的補酒。用上好的羊羔肉和米同釀,裏面還加了不少藥材,京城裏賣數百文一瓶,還真不是尋常人家能喝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