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2頁)

徐平聽了桑懌的話,沒說什麽,只是搖了搖頭,催馬前行。

話說出來總是好聽的,但說出來越好聽,揭開外衣看到事實,會讓人越灰心。坐在這個位子上騙騙自己很快樂,不想騙自己便搖搖頭不管它。

一路到了羅白,正是中午時候,眾人下馬找了個酒館,吃些酒菜。

正所謂桃花開,雨水起,邕州的花期來得早,雨水也來得早,此時河裏水初漲,天氣轉暖,各種魚鱉蝦蟹活躍起來。也是徐平帶來的習慣,有錢人家也開始吃蝦吃鱉,就連這路邊小店裏也賣上好的山瑞湯。

徐平與桑懌坐一桌,譚虎打橫作陪,順便倒酒添菜。

自從到了邕州徐平也習慣了進店先來一盤牛肉開胃,又要了幾樣當地小菜,與桑懌喝了三杯。

閑聊幾句,桑懌看著店前的路問徐平:“自進了嶺南,從桂州那裏一路下來,都是這種石子鋪的大路,馬走起來甚是輕快,就是蹄鐵磨得厲害。我也問了當地人,都說是從邕州這裏學過去的,路這樣鋪有什麽說法嗎?以前在中原的時候,就是官道也不過是夯實罷了,怎麽這裏就不一樣?”

徐平想了一會才道:“南北地理不同,北方幹燥,夯土路當然沒什麽問題。嶺南這裏就不行了,一到雨季雨就下個不停,路上沒個幹燥時候,夯土哪裏禁得起雨水浸泡?這種路下面路基都是大石,上面是小石塊,最上面才是摻著黃土的小石子,雨水能夠順著石縫流下去,不至於積水。在這種濕潤地方還是這種路合適,就是石板路也比不上,石板雨天路滑,壞得又快。”

桑懌點點頭:“說得也有道理,走起來確實輕快。”

真正的道理桑懌哪裏一下就想清楚?不過徐平已經把大概說了,以後在這裏日子長了總能搞清楚。

徐平道:“不過這種路也嬌貴,得有人時時養護。路邊的排水溝渠不能堵塞了,不然會壞路基。路面上的石子慢慢會被磨成粉,過些日子就要有人鋪灑。我這蔗糖務裏專門養得有一指揮人,養護周圍道路。過了古萬寨,那邊的路就是牢城軍卒養護,一點馬虎不得。”

這實際上就是後世的砂石公路,因為徐平前世大量在國防道路鋪設,有的地方又稱為“國防路”,看起來不起眼,卻有很多講究。這路最大的好處還不是徐平講的那些,而是能過載重車輛。由於路基都是石塊,上面是小石子,重型車輛通過的時候小石子卡進大石塊縫裏,使路有了一定彈性,不至於一壓就壞。不過這年代也沒什麽載重卡車,這最大的好處反而沒什麽用了。

但在多雨地區,這種路還是非常適合的,車行馬行都方便。至於水泥路和瀝青路,那是工業社會才能大規模鋪設的奢侈東西,邕州窖裏燒的那點水泥連修壩建渠都不夠,哪有多余的來鋪路。再者說了,水泥路養護起來更加麻煩,對農業社會來說純粹是沉重負擔,徐平從一開始就沒那個打算。

桑懌喝著酒,看著路上的行人,覺得來了邕州,越發看不透徐平這個人了。以前在中牟的時候種地,徐平有各種奇思妙想,可以說是種地也種出花來了。沒想到來到嶺南,還是各種各樣有趣的怪主意層出不窮。桑懌是多年走南闖北的人,又在基層任職幾年,自然知道這路不像徐平說的那麽簡單。嶺南難就難在路難走,真要讓徐平把這種鋪滿嶺南,無異於為大宋再造一個江南。

在城裏頭,路的兩邊還是石板路,就連排水溝都建在石板下面,石板上不耽誤攤販擺攤,行人行走,實在是方便得很。

大宋不是沒有專門分出人行道的路,但那是東京城裏有限的幾條,這樣用不同路面分出人行車行,還大規模鋪設,邕州倒是頭一份。

當年在中牟與徐平偶然結識,這個小兄弟給了他很多驚奇,沒想到來了邕州之後這驚奇更大。

接下來的日子,不知還有什麽奇怪的事在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