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原則

公元1844年,英國北部開夏郡的小鎮羅虛代爾,一次紡織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的罷工失敗後,二十八個工人為了自救,組成了一個消費合作社,取名為羅虛代爾公平先鋒消費合作社。這不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合作社,但卻是第一個確立了後來的合作社原則的合作社。後來的合作社大多以此為發端,並把合作社的組織原則稱為“羅虛代爾原則”。從那之後,各種各樣的合作社迅速在全世界遍地開花。

作為經常跟農村的各種農機合作社、經濟作物種植合作社打交道的基層人員,徐平曾經受過合作社理論和歷史的培訓,這些內容大多還能記得。

徐平前世,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合作社組織,第一的印度全國合作社聯盟有一億七千萬人,第二的中國供銷合作總社有一億六千萬人,第三的美國全國合作社商業協會有一億五千萬人。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一個商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占了前三名。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小農業生產者和小手工業者天生在商業大潮面前顯得太過脆弱,不讓他們通過這種形式自保,他們就要拿起武器來爭取自己生存的權利。

有前一世的知識,徐平必然要針對商品經濟的沖擊采取必要的措施,不然就是不負責任的,會好心辦壞事,搞不好還會成為這個世界的惡魔。

如同公司是為商業資本量身定做的一樣,合作社就是為小生產者量身定做的,只有這兩者協調發展,才能把商業經濟對社會的破壞減到最小。徐平開了一個閘門,引出了商品經濟的洪水,便就要再築一道堤壩,讓洪水不要到處肆虐。

前世自發組織起來的合作社,大多都是消費合作社,窮人團結起來共渡難關。後來消費合作社慢慢向生產經營型合作社演化,美國的供銷合作社,德國的信用合作社都是這其中的典型。而亞洲的合作社,包括中國在內,都更加具有官方的色彩。

徐平現在要做,自然是從生產型的合作社入手,一個是童七郎的窯場,另一個則是蔣大有家的租戶。讓那些雇工和農戶組織起來,抵抗不知預知的風險。

夜色已經深了,涼風從窗戶吹進來,帶走了一天的炎熱。

徐平提起筆來,寫了給趙諴的回信。建議他不管是對小鐵錢,還是民間貿易的繁榮都采取謹慎的態度,寧可慢一點等一等,不要惹出亂子,留下後患。特別是要留意偏遠的山區農村,眼睛不要只盯著州城縣城,亂子總是從不關注的角落先起來的。

寫罷回信,徐平還覺得意猶未盡,重攤開一張紙,開始列合作社的原則。

大略說起來,合作社與公司等商業組織區分開來大致的原則無非幾條。第一是自願的原則,入社自願,不允許設置門檻,不能夠成為任何人把持盈利的工具。退社自由,不能用任何借口阻止參社的人退社。第二是平等和民主的原則,參社成員的地位平等,管理起來一人一票,不得用入股資金、能力高低以及入社時間等等理由制造事實上的不平等,權利不能用任何理由向少數人集中。第三是合作社收入的分配方式要合理,不能按股金分配,也不能按勞分配,盡量地遵循公平的原則。合作社本就是互助合作的組織,不能用來體現收入差距,而應該盡量體現互助的性質。歷史上的消費合作社是按照成員的交易額分配盈余的,後來的各種合作社分配形式則更加復雜。

寫完,徐平把筆放下,長出了一口氣。

到今天,自己所規劃的對這個時代的經濟改革路線才基本有了輪廓。這些想法雖然不一定圓滿,但大的原則應該是不會錯的。只要在實行的時候慢慢改進,總能夠讓新的事物慢慢浸染到這個世界,形成一個新的社會。

第二天一大早,徐平洗漱罷了,踏出房門到了院子裏,看著東方的朝腰伸了一個懶腰。還是在地方上的日子自由自在,哪裏像在京城的時候,每天半夜就要起床去上早朝,不管刮風下雨都沒人停的時候。也不知道那些賴在京城的大臣們到底是圖個什麽,一二十年這樣過下來他們就沒個煩的時候?

反正徐平是想不通,什麽動力能讓人那樣起早貪黑的?

劉小乙取了早飯來給徐平吃了,收拾罷問道:“郡侯,今天不去黃河邊了,不知有沒有其他的吩咐?”

“沒有了,怎麽你有什麽事情?”

“我是沒有,不過天剛亮的時候起,李通判便就過來看過,像是有事要找郡侯。”

“哦,那你讓他再一等一等吧,我還有事情要做。對了,讓他中午的時候過來。”

劉小乙應諾,出了門去。

徐平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拿出昨晚自己列的內容,重新仔細思考。

李參能在這個時候提出青苗貸,而且自己再沒聽說其他有官員討論過,可見很可能他就是歷史上啟迪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人,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庸才。徐平要珍惜這次機會,有這樣一個人去推得自己的想法,是不容易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