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晾到一邊(第2/2頁)

把酒杯放下,徐平又問張大有:“損之應該知道,我這次是來巡查從洛河引水入汴河的河道,你是這裏地主,不知可有教我?”

張大有看了一眼王沿,見他低頭沉著臉,便不再理他,對徐平道:“引洛河的水除了河陰縣那裏廣武山腳下,最難的便是我這裏。這裏到洛河隔著嵩山的余脈,山勢雖然不高,而且都是土山,但幹涸的河溝極多。要從這裏挖河道,雖然可以利用一些原有的河溝,但更多的是河溝斷了水渠的去路。要想引水,就必須在河溝上築堰,但築堰又攔住了洪澇時節山裏下來的水。待制知道,人工開渠的運河最怕的就是來水忽多忽少,這是最大的難處。”

徐平點頭嘆道:“損之說的確有道理,若是平地還罷了,運河過山最怕的就是山洪暴發,如果無處泄水,這運河根本就沒有用處。”

王沿聽到這裏,不由心中冷笑。原來徐平還知道這道理啊,還以他是個愣頭青不知深淺呢。運河過山,特別是這種溝梁無數的山,不築堰引來的水便流向了別處,築堰就擋住了山洪下泄的通道,一到雨季便就把運河的堤堰沖垮。

王沿說運河不能修,也不是完全地信口胡說,好歹他也把汜水縣到鞏縣引水口的地形大致看了一遍。這一帶光聽地名就知道地形多麽復雜,什麽櫻桃溝核桃溝,劉家溝李家溝,安樂溝茅草溝,來來去去幾乎全是在嶺和溝之間打轉。

在這種地方修運河,比從一座石山中間挖過去還難。挖穿一座嶺,就遇到了一道巨大無比的溝,必須把這溝的下遊堵起來,不然引來的水順著溝就流到黃河裏去了。

把溝堵起來倒還罷了,無非是多用一點人工,挖嶺的土正好用來填了。但溝的上遊總不能也堵了,那雨季的山洪無處排泄,整個這一帶的水系就全亂套了,對於地方無異於一場災難。

新挖的運河必須接納雨季上遊來的山洪,實際上是代替了以前黃河的作用。問題是運河是人工挖的河道,水量是有限制的,來水越穩定越好,山洪一沖,這運河還怎麽跑船?就更加不要說由此引起的防洪問題了。

人工開挖的運河輕易不過山,不僅僅是工程量大的問題,山地的地形容易聚集洪水,處理起來極為棘手,才是最難解決的。往南一點的襄漢漕渠動議了一千多年,太宗時候兩次動手,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後失敗也不是因為工程浩大,恰恰就是到了雨季山洪暴發,什麽圍堰也一沖就垮了。

從洛河引水,一是要避過滎澤一帶沼澤匯聚之地,因為那裏就是接納周圍山上洪手的地方。再一個,要解決的就是過這裏的嵩山余脈和廣武山的難題了。

又喝一巡酒,徐平對張大有道:“損之剛才所言,確實是現在開挖水渠最大的難題。廣武山那裏我已經勘查過,因為今年大旱,黃河水道北去,在山腳下形成了一片寬近十裏的沙灘,河道可以從沙灘上走,另外築題,把黃河水道逼離廣武山。現在看起來,那裏的難處不大,開挖的土石也不多。如今就只剩下這裏到鞏縣引水口,是這工程最難的地方,不知損之有什麽可以教我?”

張大有又看了一眼王沿,見他在那裏低著頭目光閃爍,心中暗暗嘆了口氣。雖然徐平來之前,王沿暗暗點醒張大有,說是如今朝廷裏兩位宰相都不支持徐平開河,讓他認清時務,不要幫了徐平誤了自己。但不管怎麽說,徐平是自己的同年,怎麽可能不幫同年去幫著著別人?說來說去,官場上靠著同年提攜比其他人可靠得多。

想到這裏,張大有向徐平拱手說道:“待制太過客氣了,這些本就是下官份內的事。這裏到洛河引水口雖然河道難修,但不管怎麽說,只有幾裏路,用手挖也能夠挖通了。至於山洪難泄,盡可以把經過的溝裏的河堰鞏高一點,把雨季的洪水逼到汜水河裏來,從汜水河排到黃河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