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

晏殊看著徐平,很長時間沒有說話,最後鄭重地點了點頭:“極好!”

很早的時候晏殊就認識徐平,那時候徐平還是白衣,因為石延年的關系,張知白向晏殊引見過。可惜晏殊對徐平的印象非常不好,一直認為他是個富商家裏不學無術的紈絝少年。就是後來徐平高中,立功嶺南,這最初的印象也一直沒有完全改變。

只能怪徐平名聲在外,而兩人同朝為官的時間並不多,接觸很少。

作為開封本地人,徐平少年時候的斑斑劣跡滿朝人人皆知,瞞都瞞不住。只不過有的人與後來的徐平熟悉,只當那是年幼無知時的胡鬧,並不放在心上。但晏殊顯然不是這樣,在他的印象裏,徐平一直沒有擺脫以前的影子。

晏殊少年得志,很多年都在朝裏任侍從高官,但政績平平,沒什麽拿得出手的功績。不過他喜歡提掖後進,而且眼光很好,現在朝裏很有前途的中層官員,幾乎一半都出其門下。比如範仲淹回朝升待制,晏殊就出力不少,只是徐平搭不上這班車而已。

未發跡之前,任性胡鬧的人有不少,比如太宗朝的名臣張詠,比如真宗朝的名臣柳開,比如現在徐平手下的鹽鐵判官劉沆,他們成名後還被傳為美談。徐平跟這些人比小時候的那點事根本不算什麽,他沒搶過民女,沒有殺過人,只是沒事喜歡在勾欄瓦肆廝混,走馬鬥狗,有時候賭賭錢而已。後世的史書記載起來,也不過是少年時喜歡任俠使氣,日與閭裏少年遊,十五折節而讀書,一舉高中,終成一代名臣。

倒黴就倒黴在,徐平跟晏殊認識的時候,晏殊事後一打聽,宰相張知白竟然介紹了個不成器的少年跟自己認識,那印象讓他實在是記憶深刻。

見一向對後進晚學青眼有加的晏殊這次惜字如金,不過給了徐平“極好”兩字評語,一旁的丁度不由感到詫異。

老臣不喜歡徐平是有原因的,在他的身上這些人總是看到當年丁謂的影子,而丁謂留下的陰影太大了。朝裏沒有人敢提這個名字,裝作世間沒有這個人存在過,但道州一有風吹草動,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驚膽戰。太後駕崩,皇帝親政,幾次大赦丁謂都沒能夠向中原挪一步,也是受了徐平的連累。若不是有這麽一個小一號的丁謂在,說不定還能允許他回到中原養老。

喜歡做事,善於做事,而且做事不怕辛苦,方方面面每個細節都考慮到,經常還別出機杼。一旦時候到了,下手狠辣,這方面徐平與丁謂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徐平不像丁謂交結權貴,溜須逢迎,但問題是徐平有皇帝做後台,也不需要這樣做。

能夠讓老臣們稍稍放心的,也就是徐平不植私黨,不營私利,不管做什麽明確能夠看出來沒有私心。不過,一旦徐平上位之後會怎樣,有誰知道呢?丁謂倒台之後沒有跟著他倒黴的幾個人,比如寇瑊,可是靠著徐平在挺著呢。

現在丁謂一無所有,就連黨羽也都星散,但在很多人的心裏,這個人哪怕只是騎頭驢只身進京,也能夠把大宋的天給翻過來。這種人物,一輩子碰上一個就夠了,沒有人想再去對付另外一個。

徐平真正比不上丁謂的,是文才。丁謂最早發跡是靠著文章,文追韓柳,詩似杜甫,世人評價之高一時無兩。徐平雖然也是一等進士,但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詩文不是他的長處,沒有好的文章流傳是一方面,潛意識裏把他與丁謂區分開也是一方面。

現在徐平雖然生病在家休養,但聲望卻是正隆,朝裏上上下下都把他看成忠直之臣。突然之間詩文也能來兩句了,而且對的確實不錯,兩位學士心裏滋味可是有點怪。

丁度咳嗽了一聲,打個圓場:“‘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此確是佳對!晏學士又得一好詞,可喜可賀!哈,對了,眼前這門出去,就是種西瓜的地方?”

難得徐平記得這一句晏殊的代表作,這個時候用上,心裏也有點沾沾自喜,還等著兩人誇獎幾句呢。沒想到打一個哈哈,這就過去了?有本事你以後不用!

回過神來,徐平當先領路,答道:“不錯,這外面就是西瓜田。附近都是不知道多少年前黃河淤積的泥沙,正適合種瓜。兩位學士請——”

下人開了門,徐平當先帶路,一起到了門外。

靠著門是搭的瓜棚,旁邊種了幾棵絲瓜和瓠子,都爬到了棚子上,結的長長的瓜順著棚邊垂下來,透著濃濃的田園風情。

站到瓜棚裏向外望,只見一眼看不到頭的都是西瓜地,像是在地上鋪了一層綠色的毯子。其間不時有一個個滾圓的大西瓜露出來,煞是喜人。

“原來西瓜是長這樣子,以前只聽人說,卻是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