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頭目

等眾人吃過了飯,把湯喝了,隊副到王學齋身邊,對他道:“你隨我來。”

王學齋不知道要幹什麽,起身隨著隊副,到了隊長身邊。

隊長對王學齋道:“我是這一隊的隊長,姓羅單名一個紀字。這一位是隊副,名叫梁貫成。我是河南府穎陽縣人,梁隊副是登封人。上面吩咐,每一隊裏要有三個人管事,除了我們兩個,還有一個書手,負責各種公文抄送宣讀,並給隊裏的人寫信讀信。梁隊副說你耕讀傳家,自小讀書,想來是有些學問的。便找你來問一問,願不願意做這隊裏的書手?”

書手在各種官府衙門甚至是軍隊裏都廣泛存在,鄉下最常見的自然是鄉書手。不過這是個吏職,王學齋讀書的人,有些不大願意,又不好拒絕,問道:“這書手除了抄抄寫寫不知道還要做什麽事?再一個,做這書手,有錢糧嗎?”

羅紀笑了笑:“不只是抄抄寫寫,是隊裏的事情都是三人一起商量。我和梁隊副都是粗識幾個大字,書沒讀過兩本,抄寫、記賬這些事情都做不來,需要書手來做。自今以後我們這一隊人都是在一起做事,也一起領錢糧。隊長、隊副和書手除了領的錢糧,還有一點貼補,我是每月三百文,隊副和書手都是每月二百文。”

梁貫成急忙補充道:“這是額外發下來的,比別人多這麽多錢,而且都是足錢!”

一個月有兩百文,也不算少了,可以買上兩斤肉吃,買米一個人能吃大半個月了。王學齋想了想,才道:“今年遇災,到了今天這步田地,我又如何能夠挑三揀四?只是不瞞二位,在下自小讀書,是要應舉的,這書手怎麽也是個吏職——”

羅紀笑道:“剛才我們在這裏說,也是怕你有這個顧慮。你不用擔心,這個書手是不算吏職的。我們被招進轉運使司,都漕官人特別說過,我們這些人都不算吏職。”

王學齋不太信,看著羅紀道:“此話當真?”

“自然是真!都漕官人掌一路漕憲,怎麽會用假話哄我們,此事不用擔心。”

王學齋出了口氣:“既然如此,我自是恭敬不如從命!”

公吏也是可以考科舉的,不過必須離職三年才可以應舉,在職是不行的。怎麽說公吏也是個鐵飯碗,月月發得有錢糧,中進士則是虛無飄緲的事,有幾個人能夠下決心提前三年準備?而且一般來說,公吏出身找保人也不好找。

這樣的規定有其現實的考慮,因為很多官宦子弟撈不到官身便就會去做公吏,好歹也是官方的人,有固定的收入,而且時不時地還能撈些好處。如果讓他們做著公吏的事情拿著朝廷的錢糧還可以考進士,明顯對普通百姓不公,而且還容易形成官宦世家。地方上被豪強把持,這是官方不願意看到的。

離職三年,實際上相當於成了普通百姓,這些人就可以用平民的身份去應舉。

打消了王學齋的顧慮,氣氛一下子融洽起來。京東路雖說是聖人之鄉,教育發達,但這個年代,就是在鄒魯之地讀書人也不見得有多少。隊裏能有王學齋這樣一個自小就飽讀詩書的,並不容易,羅紀和梁貫兩人相當在意。

河南府也是詩書之鄉,多少後世聞名的大儒就是從在這裏收徒講學開始,再加上這個時候人員流動頻繁,做生意的人也多,民間粗識幾個大字的人還是不少的。但真正要識文斷字,看得了官方文書,那樣的人就少之又少了,這也是王學齋的價值。

看隊裏的人都吃過了飯,紛紛在那裏閑聊,氣色明顯好了很多,羅紀取出一本冊子連同前邊的字紙交給王學齋:“趁著現在有時間,你去把隊裏的人都記在這冊子上,後邊這冊子還要抄錄一份送上去呢。對了,明天我帶你進轉運使司衙門,聽候官人咐咐。還有,你的老母要單獨造冊,造完冊自然會來與你完聚,不必心急。”

此時吃進肚子裏的飯肉開始消化,王學齋覺得身上有了暖氣,心情極好。接過冊子和字紙,挨著桌子問這一隊人的姓名、籍貫、家世以及以前的履等等,內容比剛才拿粥的時候詳細得多。剛才問一遍,是分為各隊,現在再問一遍,則是正式給這些人編籍造冊,從此之後他們就真正是三司屬下的廂軍,暫時由轉運使司代管。

第一次的字紙和後面的冊子,都要一起交上去,上面抄錄完之後用了印再發下來,這既表示鄭重,也是為覆核。真有亂編名字的在裏面,就有可能被揪出來。

楊告和王堯臣並肩走在這一排一排的棚子間,見災民吃飽喝足之後情緒穩定,並沒有意外的事情發生,兩才出了一口氣。萬事開頭難,這幾天不出事,這次就算成功。

走完一圈,王堯臣問楊告:“這麽多人聚在一起,看著就覺得心慌。道這,這一批到的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