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馬帥

李用和因為掌管群牧司有功,超遷殿前都虞侯。人未到京師,緊接著一月三遷,由殿前都虞侯遷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緊接著遷馬軍副都指揮使,正式成為管軍大將,而且是三帥中排位第二的馬帥。

此事讓朝臣嘩然,紛紛上奏章反對,言不可以把軍國大事視為兒戲,讓一個無論任職資格還是從軍經歷都不符合要求的外戚坐到三衙主帥的位置上。對於奏章趙禎一概留中不發,就跟沒看到一樣,堅決不改變主意。

這件事情做得太過離譜,就連與李用和有特殊關系的徐平都上章反對。趙禎因為母親的緣故要給李用和補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這樣任性胡來,哪怕讓李用和做沒有多少事務的都虞侯都可以接受。按照制度,要升管軍大將,必須官階在橫行以上,兵職到沿邊各路馬步軍副都部署或者軍職在上四軍廂都指揮使以上才可以。李用和的官階自然是到了的,但資歷顯然不夠,又沒有軍功,這樣提升純粹是趙禎心血來潮。

到了這個年代,三衙的副都指揮使和都指揮使不並置,雖然帶個副字,實際上是本司最高長官。馬軍司實管在京禁軍九十八指揮,近四萬人,是三衙中人數最少的一司。但因為屬下基本都是騎兵,戰略兵種,地位還要高過步軍司,長官俗稱馬帥,是禁軍三帥之一。

往好了想,馬軍司管的雖然號稱騎兵,實際上戰馬一直不足,真正堪用的戰馬,可能兩人平攤不上一匹。李用和在群牧司政績斐然,讓他管馬軍司,戰馬補充會好一些。

但徐平知道趙禎一定沒有這樣的心思,他純粹就是因為管軍大將待遇優厚,把這好差使給自己的舅舅做。把禁軍視為天子私軍,那禁軍的職位給自己親近的人,自然也是理所應當。說到底,真要打起仗來,又不會讓李用和去帶兵。

有什麽辦法呢?自太宗以後,禁軍就是這樣養的,只要能夠攏住部下不鬧事,就是優秀的將領。這種職位藩邸出身的人能做,外戚當然也能做,與其給真宗的藩邸舊人,還不如給自己的舅舅呢。公事之外,趙禎是個很照顧親戚朋友的人,而任命三衙將領,在他心裏只怕也不是公事。反正不管外朝大臣怎麽說,他就是充耳不聞。

李用和回京之後,哪裏敢接這位子,辭而不拜。但趙禎鐵了心,堅決不收回成命,數次推辭之後,李用和還是誠惶誠恐地接了馬帥的位子。

塵埃落定,徐平先派劉小乙帶了禮物前去祝賀。等到風頭過去,自己才又帶了禮物到了李用和的府上,親自向他道賀。

沒有當差的李璋把徐平迎進府裏,一路帶到後花園,道:“哥哥且在這裏等一等,我去喊阿爹。這兩天到家裏來的人絡繹不絕,著實是有些頭暈,哥哥來了,好壞一起喝上一杯酒,去去這幾天的煩躁。”

李璋離去,徐平一個人在涼亭裏坐了下來,看著不遠處池子裏的荷花發呆。

從個人的角度上,李用和成了禁軍的三巨頭之一,高大全等人就有了人關照,不用再像從前那樣處處受氣。但從國家的角度上,徐平卻覺得此事荒唐無比。用外戚管軍並不是稀罕事,但那是因為皇家跟能打的外戚結親,先是勇將再是外戚,才做到那位子上。比如在太祖朝,比李用和的軍職高的外戚也有不少,並沒有問題。而趙禎用李用和,就純粹是胡來了。這樣任命軍中的重要將領,禁軍士卒會怎麽看?

趙禎是把做皇帝當成了一份職業,很有職業道德,聽得了人勸,也受得了委屈。但是在職業範圍之外,他就非常任性了。自己的家事,基本是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別人說什麽也是不聽的。剛親政的時候,還小心翼翼,廢郭皇後必須要有呂夷簡的支持。做皇帝的時間越久,對自己越有自信,這份小心也就慢慢沒有了。

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安插到軍隊裏,居高位拿優厚的俸祿,同時嚴禁武將幹政,在趙禎想來自己做的並沒有什麽錯。軍隊不就是花錢嗎?這錢給了別人不如給自己人。外朝大臣怕不合格的人對國家不利,讓他們不管政事不就好了嗎,大臣們反對的完全沒道理。所以歷史上趙禎可以讓宰相兼管樞密院,同時禁軍三帥又全用外戚,在他眼裏沒毛病。

徐平能說什麽?不真正讓趙禎明白軍國一體,軍事同時也是國事,這觀念是改不過來的。你磨破嘴皮子,他是聽不進去的,不關國事的好事,優先給自己人理所應當。

李用和換了便服,與李璋到了後園,徐平急忙起身行禮。

抓住徐平的手,李用和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嘆道:“一兩年不見,大郎氣度不比從前,真地是有名臣氣相!我自小看著你長大,怎麽敢想會有今天?當年京城裏鬥狗走馬的浮浪子弟,不到三十歲,做到了三司省主,不敢想,不敢想!”